眠之星
评分: +24+x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0

  • 安全
  • 稳定
  • 实体绝迹

如何使用: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class=等级
]]


class 处的可用参数包括以下内容,支持简繁体及英文输入。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unknown 未知 未知
habitable 宜居 宜居
deadzone 死区 死區
pending 等待分级 等待分級
n/a 不适用 不適用
amended 修正 修正
omega 终结 終結

该组件支持简繁切换,如下方代码所示: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
]]


lang 处选择语言,cn 表示简体中文,tr 表示繁体中文,不填默认选择简体中文。

自定义等级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名字
|color=#000000(带有井号的十六进制色号代码。)
|image=链接(至图片的链接。)
|one=在这
|two=随便
|three=放文字
]]

使用 CSS 进行自定义:

你可以使用 CSS 进行额外的自定义,将代码放入到 [[module css]] 中或者是放入到页面的版式内都可以。在这一组件中,不要把 [[module css]] 放在 [[include]] 里面,把它放在那个的下面或者是页面的顶部或底部。
将这些代码放入到你的页面/版式中以编辑所有的颜色,因为组件的 |color= 部分仅能控制背景: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 字体 */
--sd-font: Poppins, Noto Sans SC, Noto Serif SC;

/* 边框 */
--sd-border: var(--gray-monochrome); /* 大多数等级 */
--sd-border-secondary: 0, 0, 0; /* 不适用 */
--sd-border-deadzone: 20, 0, 0; /* 死区 */

/* 标志 */
--sd-symbol: var(--sd-border) !important; /* 大多数标志 */
--sd-symbol-secondary: 255, 255, 255; /* 4 级以上的是白色 */

/* 文本 */
--sd-bullets: var(--sd-border) !important; /* 点句符文本颜色 */
--sd-text: var(--swatch-text-secondary-color); /* 顶部框文本颜色 */

/* 等级颜色 */
--class-0: 247, 227, 117;
--class-1: 247, 227, 117;
--class-1: 255, 201, 14;
--class-2: 245, 156, 0;
--class-3: 249, 90, 0;
--class-4: 254, 23, 1;
--class-5: 175, 6, 6;
--class-unknown: 38, 38, 38;
--class-habitable: 26, 128, 111;
--class-deadzone: 44, 13, 12;
--class-pending: 182, 182, 182;
--class-n-a: 38, 38, 38;
--class-amended: 185, 135, 212;
--class-omega: 25, 46, 255;
}
[[/module]]

旧版颜色:

如果你不喜欢新版的样式,想要用回旧版的红色边框色,只需要在你的页面中与组件一同引入下方的代码: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sd-border: 90, 29, 27;
--sd-image: 90, 29, 27;
--sd-symbol: 90, 29, 27;
}
[[/module]]

眠之星是C层群的一个房间,无论何时何地,当你仰望天空,它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眼中。


描述

good-night%3F

出现在天空中的眠之星。

眠之星是一块形似小行星的灰色球状岩石。正如其名,只要某个层级拥有成片的天空,眠之星便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浮现于某个不起眼的遥远角落,悄然闪着乳白色的柔和光芒,在不久后又在不经意间淡出天空的幕布——无人知晓它会停留多久,或者说本就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它的出现与消失。而那些观察到它的人们似乎倾向于将它联想为一颗星星——因为它总是像星星一样悬挂在远远的天空上——即便它的大小实际上与真正的星星相差甚远,这也是眠之星这一称谓的由来。

眠之星出现的频率或许并不低,只是往往少有人能注意到被广袤天空裹挟的它。话虽如此,有时你仍能在广阔的天空中瞥见一块孤独的、与天空格格不入的圆形斑点,检索记忆,你知道你此前从未见过这颗奇怪的星星,但你知道自许久以前开始,你见过它许多次,只不过这次,你终于注意到了它。并且在你自此时起的余生中,仰望天空的次数会前所未有地增多——你将常常怀揣着渴望去寻找它,想要再度遇见它。幸运的话,你或许能再次遇见它三四次。

如果你没有移开视线,而是凝视那块似乎在视觉上略微失真的圆点,淡淡的睡意便会缓缓将你的周身包裹,温暖而不自觉地让你卸下戒备。随着睡意渐浓,那团灰色的斑点渐渐展开,模糊的边界向着远方的地平线靠拢,直到将天空中的一切遮住,直到四周的喧嚣消失无踪。你的意识变得沉重,打着旋坠入谷底,你知道,自己最终会坠落在松软羽毛构成的网上——那是梦。眼前的一切渐渐向现实之外的地方延展,思绪从脑海缓缓流失——正如每次安然睡去前脑中纠缠的朦胧。此刻,你发觉自己早已无法阻止自己的意识沉入温软的梦乡……

good-night......

你还记得做过的那些梦吗?

揉着眼睛站起,你发觉拖住双脚的物体变成了灰白的砂土,低沉的回响回应着脚步。你没有因睡在沙砾上而感到不适,并且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睡了多久,错过了多少应当经历的事,不自觉地,你已将它们抛之脑后,并且禁止自己的思绪再度拾起那些想法。每走一步,脚掌顺应着地面的弧度微微弯曲,触感像是床铺随着压力微微下陷,暖流钻过土壤的缝隙流向皮肤,你感到万分舒畅。不多一会,你便踏遍了这一微小空间的所有,也知晓了脚下的物体并非完美的球体。

于是你仰起头观察包裹着这颗小小星球的天空——与其说是天空,不如说只是一团流动着、交融着的物质,某种温暖而鲜艳的流体——你摸不到,抓不住,却能感受到它的温热,从指尖传到心脏的温热。你看到花朵、土壤、森林与湖泊在其中浮现,又在色彩中消融。眼神聚焦于一缕流窜的颜色,你看到了自己入睡之前所在的原野——像是微缩模型那样,原野傍着如风中画卷般鼓动的山脉,而那山脉之外又环绕着交错的城市,城市之外簇拥着毛毯般的混凝土海洋……注视着一块景象碎片,另一块碎片又会消失在朦胧中,移开视线,又会出现新的景象,而当你想回顾某个景象,那块景象碎片又会顺应着你的思绪再次出现。

你不时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清醒,却又转而怀疑这一问题的意义。此地如梦境般无序——那些交错流动的色彩阻滞了思考,每一缕想法都跳脱逻辑、超乎现实,索性卸下一切带有重量的杂念,转而放肆沉浸于梦境与清醒的交错地,游离于精神所创造的净土。不知过去了多久,你终于得到了满足,不经意间,你毫无来由地觉得:该结束了——正如梦总是毫无征兆地结束一般。于是你将双眼聚焦于那片原野,色彩自四周的混沌向中心汇作涡旋,山脉飞过发梢,河流淌过耳畔,草地掠过面颊。虚实交织之间,你渐渐坠入梦境,又或者说,你从未醒来,只不过是滑向了更深层的梦境。

待你再度睁开双眼,发觉自己正大张着四肢,慵懒地仰躺在露水与鲜草之间,你觉得思绪从未如此自由,从未如此无羁地驰骋于梦醒之后的舒畅。你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能回忆起的只有温暖与色彩。最后,你将双眼望向天空的深处——那颗星星正默默淡出浩瀚的夜空。

good-night%21

望远镜中的眠之星。

许多人会觉得这是一段精妙绝伦的旅程,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次以眠之星为目的地的普通的切入与切出。然而不论如何,所有经历者都无法描述用确切的语言描述,亦无法回想眠之星之上所经历的一切,能从中提取的,只有温暖的碎片与朦胧的触感——正如刚刚做完一场长梦。

入口与出口

入口

  • 望向远方的渺小星体,然后沉沉睡去。

出口

  • 望向浮现的景象碎片,然后缓缓入眠。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