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如潮


他从未去过「前厅」这个神秘的地方。他在后室中出生,被亲生父母抛弃在荒郊野岭之中,幸而被过路的好心人发现。在孤儿院度过了一个并不冰冷的童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平平无奇的年轻作家,拥有着美好的人生。

或许是内心的某种未知情结所致,当他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提到「前厅」历史课的正式取消时,他内心的一腔热火便被莫名点燃。他打算写一部新的纪实作品,并将其取名为「前厅录」。当然了——胡扯一堆疯子才能想出来的美妙景象,并把前厅夸得天花乱坠也并不是一个糟糕的主意,可惜他对此并无兴趣。

在花费了数个晚上来详细地构思下一步的写作行动后,他像埃德加·斯诺1那样,带着自己的录音笔、相机和笔记本出发了。

这一次,他要来好好记录那个渐渐无人关注的世界。


「请问李文先生在吗?」

他轻轻地敲开了并没有上锁的门。

我是这间屋子的主人。

当您看到这段文字时,我已经离开了。我想去远方走走,逃离一下苦涩的现实。

我猜,您也已经知道历史课正式取消的事情了。它也许是我苦难的根源,或许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您是为前厅的历史而来的,请进吧。我已经把所有我能找到的资料按日期先后整理在桌面上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这也是对于我本人最后的慰藉。

不要拘意于什么礼仪,把它拿走吧。

请保管好我的半生心血。

祝安好。

李文

他陷入了沉默。

我安静地等待着。

「我记得……前厅的天空是相当漂亮的。」他沉吟道,「你见过极光吗?」

我摇摇头。

「我曾告别了我所生活的那个古村,闯进大城市里打拼。」他继续说道,苍老的嗓音里带着淡淡的忧伤。

「大概是2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吧。那段时间里,我所任职的跨国公司刚好因为人事紧张而把我安排到了冰岛——不要在意地名。」

「我的办公室在冰岛的一座小丘附近。那一天,我的女儿把我从无尽的文书工作里“强行”拉了出去,带我在山顶看了此生唯一一次极光。」

「那是我毕生所见过的最美之物。青色和蓝色的光学幻影在天上飘舞,而熠熠生辉的繁星点缀着无尽且深邃的夜空。」他顿了顿,「一个本应一辈子生活在炽热沙漠里的人,那天却在冰天雪地之中看到了部落中从未有人见证过的神迹。」

「我一直以为,我们永远被生活往前推动着前进,所以不必缅怀世界上每一处见过的故景,因为会有更多的奇迹还在前方。但自从我来到后室之后,我就一直想念着那里的一切。」

他递给我一张照片,「不必推脱。请各位后室人记住,我们不应因为已经融入而放弃回家的路。」

「我们家的春节是挺有意思的。」

「以前,年是从窗户缝里潜入的。」

「我们家是一个相当贫苦的城镇职工家庭,口袋里也没有多余的钱财。我的爸妈只好从春节前的几个月开始就省吃俭用,慢慢攒钱。」

「从过年前一个月开始,各种各样的彩饰就开始一点点地点缀我们简陋的小家。这样,到了年夜饭那天,全家就充满了有些苍白但是喜庆的红色。」

「那个时候呀,屋内洋溢着温暖的光芒,屋外是无尽的万家灯火。」

那天,在房间里沉默许久的作家,认真地翻完了李文留下的每一本教材和记录——不管它们是述说过往的悲壮史诗,还是平凡琐碎的生活记录。

他将会是李文的最后一位学生,也必将成为他的学生中最虔诚的一位。

也正是在那天,作家的周围挤满了道尽途殚的懦夫,平淡无奇的凡人,也有意气风发的王者。

他们走出那些薄薄的纸面,对他诉说着从远古星空的记忆再到摘星抚海的故事。

文字勾勒着他们支离破碎的面孔。

最终,他踏着Level 11亘古不变的明媚阳光,关上门,沉默离去。他的包里塞满了看似毫无意义的过去,而是时候让它们成为一个新的故事了。


「我一直没有看到比那天晚上还要美丽的星空。」他说。

「怀念过去美好而颓废的日子。」他说。

「只是美丽的宇宙一角。」她说。

「我为我现在的生活感到庆幸,因为最起码我暗无天日的人生得以重新开始。」她说。

「只是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和已经过去的事。」他们说。

有的人敞开心扉,有的人闭口不谈;有的人会心一笑,有的人嚎啕大哭。

岁月走过,那些来自故乡的记忆也愈发模糊。

作家走过,那场破碎的故事也开始慢慢重组。


他采访的最后一个老人居住在Level C-185

听罢作家的请求,老人笑了笑。

「如果您真的要问我前厅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地方,那或许就是安逸的生活。没有实体,没有环境危害,也没有无尽的逃亡和恐惧。」

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指着一旁花坛里的蓝色小花。

「这朵小花赖以生存的温室一隅,是依靠无数名勇士的付出才勉强换来的。」

「可是,您知道吗?在我家乡那无边无际的原野上,有永远也数不清的花朵在春夏自由地热烈开放。」

「故乡,或许才是我们生命最真挚的摇篮啊……虽然总是有人意图把我们与这个美好的世界相分离。」

有那么一刹,老人沧桑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又谈了几个小时后,作家向老人礼貌地道别。

他看着老人沧桑的背影,眼神里充满复杂。

在又花了几分钟确定没有遗落下任何东西后,作家拿着老人递给他的文献转身离去。一团烈火正缓缓地在他的身后的广场上落下,却在半空中悄然熄灭了。

他终于写完了。

在将最后一页泛黄的纸张理顺后,他总算装订好了这本足足有一英寸厚的字稿,将其放在桌台的一角。蜡烛播撒着昏沉的光芒,照亮了初稿那深绿色的封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李白,著名诗人」

作家在封面上默默地写下。

他并不知道,这首诗其实是王维写的。

他的受访者都接连死去了。

出版商在阅读完原稿后的反应令人颇为惊讶。她激动地表示可以直接出版成本,并宣称它会和「后室与你」那样成为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作家淡淡地笑了笑。

这不是小说啊,他痛苦地想着。

老人递给他的那些文件凌乱地散落在作家的桌上,微微颤抖着——像是在嘲笑他的胆怯。

后室联合公报

最新畅销作品《前厅录》销量已破35万本

在上周由年轻作家Watcher Switzer发表的著名作品《前厅录》已于近日突破35万本销量大关,官方在此公开消息以示庆贺。

据悉,该作以著名传说「前厅」为写作主题。作者采访了超过300位自称来自于前厅世界的神秘老人,并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破解种种谜团,最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奇的前厅世界,详细记录了有关前厅的历史、节日与文化、经济发展与民众的生活情况。

这部作品好评如潮,吸引了一大批「前厅迷」读者。它也一度成为了Level 11中最畅销的书籍——走在大街小巷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捧着一本《前厅录》的民众……

作家拿到了很多很多的收益,真的很多。

他终于也成为了一名社会的上流人士,

但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当他走在大街上陷入沉思时,他总感觉有在暗处偷窥着自己。

时间渐渐流去,作家也越来越憔悴。

低垂的夜幕之下,他好像能看到三百多双热切的眼睛——

不,是成千上万双眼睛,是所有遗失于后室之人和他们血肉至亲的眼睛……

他们如炬的目光聚焦于他,在等待着他,

等待着他正义的发声。

他独自一人尖叫着。

报纸上醒目的「好评如潮」在此刻如同最无情的讽刺,把他最后的自尊摧毁殆尽。

这是不完整的现实啊。


他忍无可忍了。

外面正下着瓢泼的大雨,可他不顾一切地拿起一把泛黄的雨伞,抱起一个公文包向外冲去。

不管他的这个举动到底有多危险,他都决定将老人在死前赠与他的文件公之于众,以还陷于异世的人们一场公道。

也许,公道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很可能,所有人只能得到一个真相,血淋淋的真相。

屋门猛地关上。烛台翻倒在地,让欢快的火焰在地上骤然绽放。

不远处的警察局已经灯火通明,而一个身着黑袍的身影紧紧尾随其后。


「号外!就在大约10分钟前,著名作品《前厅录》作家Watcher Switzer死于市警察局的大门前,初步死因推测为意外,死者身上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物品。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烈火吞噬着作家的公寓,尽情地焚烧着其所能触碰到的一切。

在火中,作家的原稿正和李文的心血整齐地堆叠在一起,迈向毁灭。

一张夹在书页当中的纸片随热浪腾空而起,缓缓飘落。

我记得…

在我的故乡

晴空看起来是很漂亮的。

那里的阳光也很温暖,

正在跳动的火焰里…


去拥抱它吧。

很快,这张小小的纸片也泛出赤红的光芒,在大火中灰飞烟灭。

那无数迷途之人的记忆和期望,也一并在明亮的火焰中分崩离析。

十一


时光再次如同往常那样悄无声息地流去。

人们大都遗忘了这场令人惋惜的惨祸。也许就如同马克之死那样,一切的谜团和传说都最终不留痕迹,只留下一本脍炙人口的志怪小说《前厅录》长存于世——提醒着人们,那一切都曾经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还会有下集吗?

评分: +71+x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