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恸之室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unknown

  • {$one}
  • 缺乏信息
  • {$three}

如何使用: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class=等级
]]


class 处的可用参数包括以下内容,支持简繁体及英文输入。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unknown 未知 未知
habitable 宜居 宜居
deadzone 死区 死區
pending 等待分级 等待分級
n/a 不适用 不適用
amended 修正 修正
omega 终结 終結

该组件支持简繁切换,如下方代码所示: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
]]


lang 处选择语言,cn 表示简体中文,tr 表示繁体中文,不填默认选择简体中文。

自定义等级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名字
|color=#000000(带有井号的十六进制色号代码。)
|image=链接(至图片的链接。)
|one=在这
|two=随便
|three=放文字
]]

使用 CSS 进行自定义:

你可以使用 CSS 进行额外的自定义,将代码放入到 [[module css]] 中或者是放入到页面的版式内都可以。在这一组件中,不要把 [[module css]] 放在 [[include]] 里面,把它放在那个的下面或者是页面的顶部或底部。
将这些代码放入到你的页面/版式中以编辑所有的颜色,因为组件的 |color= 部分仅能控制背景: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 字体 */
--sd-font: Poppins, Noto Sans SC, Noto Serif SC;

/* 边框 */
--sd-border: var(--gray-monochrome); /* 大多数等级 */
--sd-border-secondary: 0, 0, 0; /* 不适用 */
--sd-border-deadzone: 20, 0, 0; /* 死区 */

/* 标志 */
--sd-symbol: var(--sd-border) !important; /* 大多数标志 */
--sd-symbol-secondary: 255, 255, 255; /* 4 级以上的是白色 */

/* 文本 */
--sd-bullets: var(--sd-border) !important; /* 点句符文本颜色 */
--sd-text: var(--swatch-text-secondary-color); /* 顶部框文本颜色 */

/* 等级颜色 */
--class-0: 247, 227, 117;
--class-1: 247, 227, 117;
--class-1: 255, 201, 14;
--class-2: 245, 156, 0;
--class-3: 249, 90, 0;
--class-4: 254, 23, 1;
--class-5: 175, 6, 6;
--class-unknown: 38, 38, 38;
--class-habitable: 26, 128, 111;
--class-deadzone: 44, 13, 12;
--class-pending: 182, 182, 182;
--class-n-a: 38, 38, 38;
--class-amended: 185, 135, 212;
--class-omega: 25, 46, 255;
}
[[/module]]

旧版颜色:

如果你不喜欢新版的样式,想要用回旧版的红色边框色,只需要在你的页面中与组件一同引入下方的代码: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sd-border: 90, 29, 27;
--sd-image: 90, 29, 27;
--sd-symbol: 90, 29, 27;
}
[[/module]]

描述

the-lament-room.jpg

对哀恸之室的描绘。

哀恸之室是一栋 2×2×1.7m³ 大小的盥洗室建筑,附有一扇无法打开的铁门。该房间内弥漫着强烈的氯气味(也有流浪者的报告中为氨气味),且其中的水龙头漏水、排水管堵塞,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层浅积水;厕所中的便器同样堵塞,无法使用。在该房间的天花板上有一盏灯提供照明,但由于房间本身较为低矮,流浪者需要小心避开那盏灯,以免受到电击。在盥洗室的左右侧分别排布着小通气口,砖墙上青苔密布,而铁门周围的墙面则被水泥砌死。棕色的铁门上有一面小窗户,流浪者可以从中向外窥探。

所有流浪者对房间外的景象都给出了相似的描述,即他们最思念的所在,或者说是他们各自在前厅的家。因为流浪者们能清楚地看到他们在前厅的居所,一位流浪者甚至亲眼看到他的家人从家中走出,故而该房间有可能与前厅相连,但无法确定。房间外的景象也会随时间改变,下雨,以及入夜。

根据小窗提供的视野,可以推断该房间的位置应处于家的正前方,也有一位流浪者报告该房间与他的家之间隔了一条街道,因为他的家位于路边。然而,无论流浪者如何尝试与外界沟通,最终都只能是徒劳——房间外的人完全不知晓该房间的存在。这使得试图呼唤家人的流浪者倍感失落。

在房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流浪者将会听到窗外传来讨论声——往往是他们的“邻居”在议论流浪者的逝世,以及这对其家人带来的影响。这样的讨论将持续数个小时,最终逐渐安静。片刻后,再次响起的声音将会是流浪者家人之间的对话,通常是在讨论其本人,以及对他的思念。

该房间被称为“哀恸之室”,正是因为它会让流浪者陷入深沉的悲伤,并使其悔恨自己掉入后室、与亲人分离的事实。那些进入过该房间的流浪者表示,这样的悲痛足以催动一个人去主动触碰房间中央漏电的电灯,从而自我了结——然而并没有证据表明有人曾在该房间死亡。

入口与出口

目前为止,仅有三名流浪者报告称进入过该房间,他们都是在进入一个厕所时切出的,故而推测这可能是进入哀恸之室的唯一方法。从该房间离开的三人都在其中停留了大约 12 小时,随后从地面切出,回到了他们之前所在的层级。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