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
--theme-base: "black-highlighter";
--theme-id: "dark-liminal";
--theme-name: "Dark Liminal Theme";
--logo-image: url("http://backrooms-wiki.wikidot.com/local--files/component:theme/logo.svg");
--header-title: "The Backrooms";
--header-subtitle: "你曾经来过这里";
--body-font: Inter, Noto Sans SC, Arimo, Verdana, Geneva, sans-serif;
--header-font: Inter, Noto Sans SC, Franklin Gothic Medium, Franklin Gothic, ITC Franklin Gothic, Arial, sans-serif;
--title-font: var(--header-font);
--mono-font: Recursive, 幼圆, Noto Serif SC, Consolas, monaco, monospace;
--white-monochrome: 18, 22, 32;
--pale-gray-monochrome: 0, 4, 15;
--light-gray-monochrome: 95, 95, 95;
--gray-monochrome: 183, 186, 195;
--black-monochrome: 230, 235, 239;
--bright-accent: 115, 119, 129;
--medium-accent: 183, 186, 195;
--dark-accent: 115, 119, 129;
--pale-accent: 115, 119, 129;
--dark-gray-monochrome: 207, 207, 203;
--light-pale-gray-monochrome: 11, 11, 11;
--very-light-gray-monochrome: 40, 40, 40;
--gradient-header: linear-gradient(to top,
rgba(var(--pale-gray-monochrome)) 0%,
rgba(var(--pale-gray-monochrome), 0.20) 100%
);
--swatch-headerh1-color: var(--black-monochrome);
--swatch-headerh2-color: var(--black-monochrome);
--swatch-topmenu-border-color: var(--pale-gray-monochrome);
--swatch-topmenu-bg-color: var(--pale-gray-monochrome);
--link-color: 230, 23, 68;
--hover-link-color: 230, 23, 68;
--background-gradient-distance: 0rem;
--diagonal-stripes: linear-gradient(transparent 0);
}
#skrollr-body {
background-image: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50%, transparent 0);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background-size: 0.25em 0.25em;
width: 100%;
height: 7.5rem;
}
#side-bar .side-block div a img {
filter: grayscale(100%);
}
#container {
background-image: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0.40) 50%, transparent 0);
background-size: 0.25em 0.25em;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background-attachment: fixed;
}
div#page-options-bottom-2 > a, div#page-options-bottom > a {
border-radius: 0em;
-moz-border-radius: 0em;
border: none;
}
div#page-options-bottom-2 > a:active, div#page-options-bottom-2 > a:hover, div#page-options-bottom > a:active, div#page-options-bottom > a:hover {
border: none;
}
#header, #top-bar {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
#header {
background-image: none;
}
#header::before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100%;
width: 100%;
left: 0;
top: 0;
background-image: var(--logo-image);
background-size: auto 16rem;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opacity: 0.4;
}
#header h1, #header h1 a {
position: absolute;
top: 1rem;
margin: 0;
width: 100%;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z-index: 0;
}
#header h2, #header h2 span, #header h2 span::before {
position: absolute;
top: 2rem;
margin: 0;
width: 100%;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
#header h1 a::before, #header h2 span::before {
text-shadow: .063rem 0.1rem 0.1rem #0c0c0c;
}
#footer{
color: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
a.newpage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
a.newpage {
color: rgb(var(--newpage-color))
}
#search-top-box-input:hover,
#search-top-box-input:focus {
background: rgba(var(--medium-accent), .25);
}
#top-bar div.top-bar > ul > li > a,
#top-bar div.mobile-top-bar > ul > li > a {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top-bar div.top-bar > ul > li > a:hover,
#top-bar div.mobile-top-bar > ul > li > a:hover {
color: rgb(--pale-gray-monochrome));
}
#top-bar div.top-bar > ul > li:hover > a,
#top-bar div.mobile-top-bar > ul > li:hover > a {
color: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
#login-status {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login-status a {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login-status ul a {
color: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
#account-topbutton {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table.wiki-content-table th {
background-color: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important;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border-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scp-image-block {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
blockquote,
div.blockquote {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
.styled-quote {
background-color: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border-left: 0.5rem solid rgba(var(--gray-monochrome));
padding: 0.1rem 1rem;
margin: 0.5rem 0 0.5rem 0.25rem;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
.dark-styled-quote {
background-color:rgb(var(--gray-monochrome));
border-left: 0.5rem solid rgba(var(--pale-gray-monochrome));
color:rgb(var(--white-monochrome));
padding: 0.1rem 1rem;
margin: 0.5rem 0 0.5rem 0.25rem;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
.dark-styled-quote a{
color: rgb(var(--swatch-menubg-medium-color));
}
.darkblock {
background-color:rgb(var(--white-monochrome));
padding: 0.01rem 1rem;
margin: 0.5rem 0 0.5rem 0.25rem;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lightblock {
background-color:rgb(var(--gray-monochrome));
color:rgb(var(--white-monochrome));
padding: 0.01rem 1rem;
margin: 0.5rem 0 0.5rem 0.25rem;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
.darkerblock {
background-color: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padding: 0.01rem 1rem;
margin: 0.5rem 0 0.5rem 0.25rem;
box-shadow: 0 0.2rem 0.3rem rgba(0,0,0,.25);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darkblock a {
color: rgb(var(--swatch-menubg-medium-color));
}
/* sd banner colours */
.sd-container {
--sd-border:var(--white-monochrome);
--sd-text:222,222,222;
--sd-symbol:var(--sd-text);
--sd-bullets:var(--sd-text);
--sd-symbol: var(--sd-border) !important;
--sd-symbol-secondary: 255, 255, 255;
}
#side-bar .side-block div a img {
filter: invert(calc(230/255));
}
:root {
--lh-red: #c0392b;
--lh-blue: #2980b9;
--lh-green: #27ae60;
--lh-dark-green: #16a085;
--lh-purple: #8e44ad;
--lh-orange: #e67e22;
--lh-yellow: #f1c40f;
--lh-paper-bg: 255, 251, 240;
--lh-string-color: 192, 57, 43;
--lh-book-color: var(--gray-monochrome);
--lh-tape-color: 90,90,90,0.3;
--lh-white-bg: 249,249,249;
--lh-dark-bg: 50, 50, 50;
--lh-highlighter: var(--bright-accent);
--lh-border-color: var(--gray-monochrome);
--lh-wiki-note-color: var(--bright-accent)
}
/**
* 旧代码合集
* 为了向下兼容而保留
*/
.grid-container{display:flex;flex-direction:row;flex-wrap:wrap;width:100%}.grid-container,.grid-container [class*=grid]{box-sizing:border-box}[class*=grid]{padding:5px}.grid{width:100%}.grid-large{width:75%}.grid-big{width:50%}.grid-medium{width:33.33%}.grid-small{width:25%}@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768px){.wd-grid-large{width:75%}.wd-grid,.wd-grid-big{width:50%}.wd-grid-medium{width:33.33%}.wd-grid-small{width:25%}}.text-hover-hide{opacity:0;transition:opacity .3s}.text-hover-hide:hover{opacity:1}.text-block-hide{background:rgb(var(--black-monochrome));color:rgb(var(--black-monochrome));transition:background .3s}.text-block-hide:hover{background:0 0}.text-blur-hide,.text-blur-hover-hide{filter:blur(.3rem);-webkit-filter:blur(.3rem) transition: blur .3s}.text-blur-hover-hide:hover{filter:blur(0);-webkit-filter:blur(0)}.lyric-box{text-align:center;font-size:1.05rem;display:flex;flex-direction:column;flex-wrap:wrap;justify-content:center}.lyric-box p{margin:1.5em auto}.lyric-box.with-bigger-line p{margin:3em auto}
/**
* 便签纸
* notepaper
*/
.notepaper {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rgb(var(--lh-paper-bg)) 95%, #ddd 0);
line-height: 2em;
background-size: 100% 2em;
background-attachment: local;
border: 2em solid rgb(var(--lh-paper-bg));
box-shadow: 0 0.1rem 0.3rem rgba(0,0,0,0.2);
padding: 0;
margin: 1em auto;
box-sizing: border-box;
position: relative
}
.notepaper p {
margin: 0;
font-size: 1.05rem;
letter-spacing: 0.1rem;
line-height: inherit
}
.notepaper.narrow,
.notepaper.wide {
width: 90%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768px){
.notepaper.narrow {
width: 50%
}
.notepaper.wide {
width: 75%
}
}
.notepaper.tight {
border-width: 1rem;
border-left-width: 1.2rem;
border-right-width: 1.2rem;
line-height: 1.8em;
background-size: 100% 1.8em;
font-size: 13px
}
.notepaper.with-string::before {
content: '';
width: 0.5em;
height: 6rem;
background: rgb(var(--lh-string-color));
top: -2rem; right: -1rem;
display: block;
position: absolute;
box-shadow: 0 0.1em 0.2em rgba(0,0,0,0.2);
clip-path: polygon(-100% -100%,100% 0%,100% 100%,50% 98%,0% 100%);
}
.notepaper.with-tape::before {
content: '';
border: 1px solid #ddd;
background: rgba(var(--lh-tape-color));
width: 1.5em;
height: 4em;
transform: rotate(45deg);
display: block;
position: absolute;
top: -3em;
left: -1.8em
}
.notepaper.tight.with-string::before {
top: -1rem;
right: -0.25rem;
}
.notepaper.tight.with-tape::before {
top: -2.5em;
left: -1.3em
}
.notepaper.page {
min-height: 36em;
counter-increment: page;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768px){
.notepaper.page {
width: 70%
}
}
.notepaper.page:after {
content: counter(page);
display: block;
text-align: center
}
.notepaper-group {
counter-reset: page;
}
.book-pattern {
display: flex;
flex-wrap: wrap;
flex-direction: row
}
.book-pattern .notepaper.page:not(.notepaper > .notepaper) {
width: 100%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book-pattern .notepaper.page:not(.notepaper > .notepaper) {
width: 50%
}
}
.book-wrapper {
background: rgb(var(--lh-book-color));
padding: 0.5rem;
box-shadow: 0 0.1rem 0.2rem rgba(0,0,0,0.2);
border-radius: 5px;
margin: 1rem auto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book-wrapper .notepaper {
margin: 0
}
}
/**
* 文字修饰
*/
.text-highlighted {
position: relative
}
.text-highlighted::before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0.9em;
bottom: 2px;
left: -2px;
width: 105%;
z-index: -1;
background-color: rgb(var(--lh-highlighter));
opacity: .6;
transform: skew(-15deg);
transition: opacity .2s ease;
border-radius: 3px 8px 10px 6px;
transition: 0.1s ease background-color;
}
.text-underlined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ext-underline-offset: 4px;
text-decoration-thickness: 2px;
text-decoration-color: rgb(var(--lh-highlighter))
}
.text-wavy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wavy;
text-underline-offset: 4px;
text-decoration-color: rgb(var(--lh-highlighter))
}
.text-circled,
.text-squared {
display: inline-block;
border: 2px solid rgb(var(--lh-highlighter));
border-radius: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text-squared { border-radius: 0 }
.text-shadow { text-shadow: 0.075em 0.075em 0 rgb(var(--lh-highlighter)) }
.text-highlighted.td-red::before { background: var(--lh-red) }
.text-circled.td-red, .text-squared.td-red { border-color: var(--lh-red) }
.text-underlined.td-red, .text-wavy.td-red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red) }
.text-highlighted.td-blue::before { background: var(--lh-blue) }
.text-circled.td-blue, .text-squared.td-blue { border-color: var(--lh-blue) }
.text-underlined.td-blue, .text-wavy.td-blue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blue) }
.text-highlighted.td-green::before { background: var(--lh-green) }
.text-circled.td-green, .text-squared.td-green { border-color: var(--lh-green) }
.text-underlined.td-green, .text-wavy.td-green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green) }
.text-highlighted.td-darkgreen::before { background: var(--lh-dark-green) }
.text-circled.td-darkgreen, .text-squared.td-darkgreen { border-color: var(--lh-dark-green) }
.text-underlined.td-darkgreen, .text-wavy.td-darkgreen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dark-green) }
.text-highlighted.td-purple::before { background: var(--lh-purple) }
.text-circled.td-purple, .text-squared.td-purple { border-color: var(--lh-purple) }
.text-underlined.td-purple, .text-wavy.td-purple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purple) }
.text-highlighted.td-yellow::before { background: var(--lh-yellow) }
.text-circled.td-yellow, .text-squared.td-yellow { border-color: var(--lh-yellow) }
.text-underlined.td-yellow, .text-wavy.td-yellow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yellow) }
.text-highlighted.td-orange::before { background: var(--lh-orange) }
.text-circled.td-orange, .text-squared.td-orange { border-color: var(--lh-orange) }
.text-underlined.td-orange, .text-wavy.td-orange { text-decoration-color: var(--lh-orange) }
/* 隐藏文字 */
.text-blank { color: rgba(0,0,0,0) }
.text-block {
background: rgb(var(--black-monochrome));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text-blur {
filter: blur(0.3em);
-webkit-filter: blur(0.3em)
}
.text-hoverback,
.text-selectback {
transition-duration: 0.3s;
transition-property: background, transform, color
}
.text-blank.text-hoverback:hover,
.text-blank.text-selectback::selection,
.text-blank.text-selectback *::selection { color: rgb(var(--black-monochrome)) }
.text-block.text-hoverback:hover { background: transparent!important }
.text-block.text-selectback::selection,
.text-block.text-selectback *::selection { color: rgb(var(--white-monochrome, 255, 255, 255)) }
.text-blur.text-hoverback:hover { filter: blur(0)!important; -webkit-filter: blur(0)!important }
/**
* 附加项
*/
.with-border, .with-box-style { border: 1px solid rgb(var(--bright-accent)) }
.with-border-dark { border: 1px solid rgb(var(--black-monochrome)) }
.with-border-light { border: 1px solid rgb(var(--white-monochrome)) }
.with-border-thick { border-width: 2px }
.with-shadow-sm { box-shadow: 0 0 0.1em rgba(0,0,0,0.2) }
.with-shadow { box-shadow: 0 0.1em 0.2em rgba(0,0,0,0.2) }
.with-shadow-lg { box-shadow: 0 0.15em 0.3em rgba(0,0,0,0.2) }
.with-shadow-xl { box-shadow: 0 0.2em 0.5em rgba(0,0,0,0.2) }
.with-shadow-xxl { box-shadow: 0 0.25em 0.8em rgba(0,0,0,0.2) }
.with-padding, .with-box-style { padding: 0.25em 1em }
.with-p-sm { padding: 0.125em 0.5em }
.with-p-lg { padding: 0.5em 2em }
.with-margin, .with-box-style { margin: 1em auto }
.with-m-sm { margin: 0.5em auto }
.with-m-lg { margin: 2em auto }
.with-narrow-width {
width: 90%!important;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with-narrow-width { width: 75%!important }
}
[class*="with-bg-"], [class*="with-bg-"] h1 { color: #fff!important }
.with-bg-red { background: var(--lh-red)!important }
.with-bg-blue { background: var(--lh-blue)!important }
.with-bg-green { background: var(--lh-green)!important }
.with-bg-darkgreen { background: var(--lh-dark-green)!important }
.with-bg-yellow { background: var(--lh-yellow)!important }
.with-bg-orange { background: var(--lh-orange)!important }
.with-bg-purple { background: var(--lh-purple)!important }
/**
* 删除类
*/
.offwith-shadow { box-shadow: none!important }
.offwith-border { border: none!important }
.offwith-padding, .offwith-pam { padding: 0!important }
.offwith-margin, .offwith-pam { margin: 0!important }
.offwith-width-limit {
width: auto!important;
margin-left: auto!important;
margin-right: auto!important
}
div[class*="grider"].offwith-grid-gap { grid-gap: 0!important }
/**
* 网格布局
*/
/* Gridder 容器 */
div[class*="gridder"] {
display: grid;
box-sizing: border-box;
grid-gap: 1rem;
padding: 0
}
div[class*="gridder"] * { box-sizing: border-box }
.gridder, .gridder-col-2 {
grid-template-columns: 1fr 1fr;
}
.gridder-col-3 {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3, 1fr);
}
.gridder-col-4 {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4, 1fr);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pc-gridder, .pc-gridder-col-2 {
grid-template-columns: 1fr 1fr;
}
.pc-gridder-col-3 {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3, 1fr);
}
.pc-gridder-col-4 {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4, 1fr);
}
}
.spanner, .spanner-2 {
grid-column-start: span 2;
}
.spanner-3 {
grid-column-start: span 3;
}
/**
* 告示组件
*/
.signblock,
.signblock-dark,
.signblock-warn {
margin: 1rem auto;
box-shadow: 0 0.1rem 0.3rem rgba(0,0,0,0.4);
background: rgb(var(--lh-white-bg));
font-size: 1.05rem;
padding: 2rem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signblock,
.signblock-dark,
.signblock-warn {
width: 75%
}
}
.signblock-dark,
.signblock-dark h1 {
background: rgb(var(--lh-dark-bg));
color: #fff
}
.signblock-warn,
.signblock-warn h1 {
background: var(--lh-red);
color: #fff
}
.signblock h1,
.signblock-dark h1,
.signblock-warn h1 {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2rem;
margin: 0;
font-weight: 700
}
.signblock-img {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row;
justify-content: center
}
.signblock-img img {
width: 8em
}
.signblock-footer {
font-size: 0.9em;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5rem 0;
font-weight: bolder;
display: block
}
/**
* 报告
*/
.reportblock,
.reportblock-dark {
border: 2px solid rgb(var(--lh-border-color));
box-shadow: 0 0.1rem 0.2rem rgba(0,0,0,0.3);
background: rgb(var(--white-monochrome));
padding: 0.8rem 1.5rem;
padding-bottom: 0.4rem;
margin: 1.5rem auto;
margin-bottom: 1rem;
position: relative
}
.reportblock hr,
.reportblock-dark hr {
background-color: rgb(var(--lh-border-color));
margin-left: -1.5rem;
margin-right: -1.5rem
}
.reportblock h1:first-child,
.reportblock-dark h1:first-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1rem;
left: 1.5rem;
font-size: 110%;
font-weight: 600;
background: rgb(var(--lh-border-color));
color: #fff;
padding: 0.2rem 0.5rem;
margin: 0;
}
.reportblock-dark,
.reportblock-dark h1 {
border-color: rgb(var(--lh-white-bg));
background: rgb(var(--lh-dark-bg));
color: #fff
}
.reportblock-dark hr {
background-color: rgb(var(--lh-white-bg));
}
/* 更好的折叠框 */
.bettercollap {
margin: 1em 0;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 {
width: auto;
overflow: hidden;
border: 1px solid rgb(var(--lh-border-color))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content,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 {
background: rgb(var(--white-monochrome));
padding: 0.5em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content {
padding-left: 1em;
padding-right: 1em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 {
color: rgb(var(--lh-border-color));
background: rgb(var(--white-monochrome));
transition: .3s;
display: block;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hover,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unfolded .collapsible-block-link,
.styledcollap.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 {
color: rgb(var(--white-monochrome));
background: rgb(var(--lh-border-color))!important;
text-decoration: none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hover a { color: rgb(var(--white-monochrome))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before {
content: "\25BC";
display: inline-block;
margin-right: 0.5em;
transform: rotate(-90deg) scale(0.9)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unfolded .collapsible-block-link::before {
transform: rotate(0) scale(0.9)
}
.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 + .collapsible-block { border-top: none }
.styledcollap.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 {
border-radius: 2px;
box-shadow: 0 0.1rem 0.2rem rgba(0,0,0,0.3)
}
.styledcollap.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content {
background-color: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border-width: 3px
}
.styledcollap.bettercollap .collapsible-block-link:hover {
background: rgba(var(--lh-border-color),0.95)!important;
}
/**
* 提示框
*/
.infoblock {
color: #f1f1f1;
font-weight: bold;
background: #424242;
padding: 5px 5px 5px 5px;
border-radius: 4px;
margin: -0.5rem 0 1rem 0;
display: block;
width: fit-content;
padding-right: 25px;
}
.infoblock::before {
content: "ⓘ "
}
/**
* 单页迭代
*/
.offset-page:not(:target), .offset-page:target ~ div#u-default-page { display: none }
.offset-page:target { display: block }
— — //// — —
它们蜿蜒不绝,无时无刻不在嘶吼,咆哮,有着最坚实的躯壳与绝对的力量,就是陨铁磐石也只能化为齑粉,叫那自诩的正义都不愿应战。
它们的族群遍布地底平原,代行岩石的意志,管理网道的发展,不容任何忤逆,被世人称之为
牧蛇。
——摘录自《Τα Διαστημικά Βιβλία(空间之书)》,第七册
描述
牧蛇是一种蛇形实体,分有雌雄两性,绝大多数主要生活于以 Level 8 为主的地下岩洞层级。该实体拥有极度夸张的体型,怪异的生理结构,以及不可思议的现实扭曲能力。
由于该实体光是行动带来的影响便无比巨大,因此被判定为非常危险的存在,流浪者应当熟知行为准则,并尽可能远远避开该实体。
栖息地分布
根据目前的报告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牧蛇个体都栖息于 Level 8 之中,仅有极少数分布在 Level 2 或者可能在 Level 52 、Level C-20 等地下岩洞层级。
提醒
由于现阶段可能存在的其他栖息地牧蛇种群的资料过于匮乏,考虑到受不同层级的环境及特殊效应影响,牧蛇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必须说明本文档的一切内容,均来自对栖息于 Level 8 内的牧蛇种群的观察结果汇总。
如有相关新发现请及时向探险者总署汇报。
Entity 75 报告:初见牧蛇
太大了,它们真的太大了。仅仅只是回收的一小部分就几乎要把整个厂房填满。
直径达 7 米的庞大躯体之间,无数的缆绳和脚手架穿插固定,如龙一般盘曲着将它吊悬在空中。
当探照灯数万流明的光线从上到下打在它身上时,数不尽的鳞甲都在反射着银灰色的纹路,眼眸仍然闪着微光,微笑的面庞在岁月和光芒的沉淀下显现皱纹,明明应当是妆容诡异的小丑,却无形散发着神明的威压。仿佛我们不是企图研究它的学者,而是围着蛇身跳大舞的信徒。
我在想……
我们真的能够理解它们吗?
——M.E.G.测验者部门巨兽研究组成员 Omid Haye
生物学特征
牧蛇的形体特征近似蛇形,发育阶段分为幼年与成年,平均寿命由于缺乏数据难以考据,但可以肯定极其长寿。成年牧蛇体长大多维持在 16 km 至 48 km 之间,躯体截面近似圆形,体宽 1 m 至 5 m 不等。
尽管牧蛇体型巨大,但它们仍然能够以异常方式移动自身夸张的身躯。它们的表皮长有鳞片且湿润黏滑。推测这种特性能令其更轻易地穿行于狭窄且崎岖的地下空间。
眼部结构
牧蛇具有夸张的圆形眼部结构和感光器官。
通过对唯二样本之一的微创解剖研究发现,牧蛇的眼球与传统蛇类眼球结构高度相似,但在巩膜内部含有可发光的物质与相应的分泌腺体。
巩膜内部填充发光物质的生理机制,使得牧蛇在具有视线的同时能够自其中放射明亮的白光,当前部分观点认为这种性状能帮助它们在黑暗中视物,并对其他实体起到威慑作用。
性别差异
牧蛇性别不同造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差异只在成年期才能明显观察到。
雄性牧蛇
- 面部类似正在咧嘴微笑的人面。
- 鳞片比雌性牧蛇更加粗糙坚硬,覆盖于体表的黏液缺乏光泽。
雌性牧蛇
- 嘴部具有钳状结构口器,面部更接近昆虫。
- 由于覆盖体表的黏液更加厚重,光线照射可以观察到彩色的反光。
- 相对而言,其成体体长一般会显著短于雄性牧蛇。
外部组织
肉眼观察牧蛇时,其外观呈现为通体黑色或灰色,这使其巨大的身躯能够轻松融入 Level 8 普遍的漆黑洞穴环境之中。
牧蛇的体表层叠覆盖有大量半透明的鳞片。这些鳞片相当坚硬且质感光滑。对鳞片的局部压力测试显示其破坏强度大约在 220 MPa 左右,最大厚度接近 2 公分。成分检测表明其由各种矿物和实体自身的生物组织等物质构成。
所有鳞片都有非常精细且各不相同的凹陷纹路,有时甚至可以发现各种语言的文字符号,尽管这些纹路被认为不可能是自然生成的,但考虑到后室的性质与 Level 8 本身就存在的特殊石钉集簇,真实情况还有待商榷。
此外,对已有样本的解剖还在皮肤内侧发现一种几乎遍布全身的微小腺体,推测这便是牧蛇体表湿润黏滑的液体来源,采样显示其中含有相当丰富的杏仁水和类似指向树脂的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牧蛇似乎并不存在外露的生殖器官。
[记录开始]
画面内容显示拍摄者在一石室内,被大功率探照灯完全照亮,可见几乎占据整个背景的牧蛇的躯体。接着画面转移,面向了另一人,可见画面右侧牧蛇的躯体,一块区域的鳞片已经被去除,露出下方的黑色皮肤。
拍摄者:这里是踪迹制图者快速反应小组,即将对牧蛇的尸体进行第九次检查。
小组成员:呼,终于搞完了,这玩意真麻烦啊,耳朵快聋了,高温锯简直吵死人。
拍摄者:你那个加热效率不行,不然蓝砂的威力应该更大的,最快五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
小组成员:管这些干什么,快点开始解剖吧。
拍摄者:唉,为什么一定要在这干这种事啊?
小组成员:别抱怨了,这次事故可大得很,整个Level 8塌得乱七八糟,害我们跟那个哑巴探员赶了快七小时路。快点确认完这家伙内部的危险性,如果可以的话就先用火盐把主路炸出来。
拍摄者:(举起匕首)嗯,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导火索去处理吧。
拍摄者将匕首刺入皮肤,接着开始向下切割,橙色半透明黏液开始渗出。从另一人掰开的皮肤切面可以看到嵌于内部干枯萎缩的粉色微小腺体,正在向外吐着仅剩的一点黏液。切口更深处是另一层紧致的深红色结缔组织。
拍摄者:皮可真厚啊。
小组成员:快点,再来一次。
拍摄者:我知道啊。
拍摄者再次举起匕首,用力向着深处的结缔组织刺去,刀尖一下就刺入其中,接着是手臂也一下就随着惯性进入其中,突然其来的怪异现象令拍摄者失去重心一头扎向了切口内部。
拍摄者:喂喂喂喂!!!
拍摄者向前倒去,原本应该只是被刺入一部分的结缔组织,竟将拍摄者的整个上半身都吞入其中。拍摄者因为血液等异物的突然涌入变得惊慌失措,令摄像头的画面晃动不停。切口内的画面怪异无比,猩红色的血肉遍布画面,却在时刻因为拍摄角度的变化浮动着,转化着纹理、方向、距离,在间隙中甚至能短暂窥探到缓慢无力的巨大心脏,展开的大肠,血管中凝滞的血液,和大量的碎石,令人头晕目眩。
模糊能听到外面小组成员的叫喊,随后越来越清晰。
小组成员:抓紧!抓紧!我他妈劈开它!
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稳住身形的拍摄者猛地从切口中探出身来,顺势跌坐在了地上,画面中的双手手套已经被染红。拍摄者马上脱掉手套开始了催吐,清理口腔内的异物。牧蛇身上的切口因为刚才的挣扎,和小组成员的劈砍,已经鲜血淋漓。几乎五米长的复杂伤口中,甚至能看到其中如万花筒般变化的奇幻景象。
拍摄者:咳咳,呕!
小组成员:这他妈怎么回事啊……我操,快退后!退后!
听到叫喊的拍摄者重新看向牧蛇,只见切口内部的景象竟然开始以一点做螺旋扭曲,还发出低沉的嗡鸣,紧接着狂风大作,将画面外的探照灯都给掀翻,场面一片混乱。
察觉不妙的两人试图逃离,可刚转过身去,一阵巨大的爆炸骤然响起,将拍摄者推倒在地,摄像头停止工作。
[记录结束]
内部结构
对成年牧蛇样本解剖过程记录的截图,画面的主内容物似乎为一铺开的血管壁
截止目前,由于非欧几里得解剖结构的发现,对成年雄性牧蛇样本的内部结构研究进展相当缓慢。
不过根据数次测试,目前仍然确定了以下情报。
- 内部空间的非欧几里得性质使得传统生物解剖学经验难以适用于牧蛇,例如对可能是心脏的部位进行解剖会发现其中是大肠或者胆囊,或者两者都有,或者只是一个充斥组织液和血液的巨大空腔。
- 尽管非欧几里得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对牧蛇的研究难以进行,但在数次解剖测试与事故中,仍确认到许多维持生命所需的器官。如标准的三腔室爬行动物心脏等,不过该实体似乎并不存在除头骨外的其他骨骼结构。
- 已确信尝试在内部空间使用现实清新剂等物品或者开口面积过大会导致一定范围的内部空间坍缩并爆发,化为大量的血水、原液、杏仁水以及各类尸骨和碎石等杂物。
- 坍缩后内部将形成空腔,外部残留的生物组织也会彻底转化为岩石,直到其他尚未坍缩的部分。这些部分与已坍缩的部分之间阻隔有尚未腐烂的血肉。推测这种特性可以保证牧蛇在被破坏掉部分躯体的情况下不会因为这种坍缩现象而导致自身死亡。
更多相关测试因珍贵样本保存需要已被无限期推迟。
碎石被无序的重力尽数卷起,杏仁水的池面如同沸腾一般翻滚涌动。当洞穴震颤,当剧烈轰鸣在耳畔炸响时,我便知道,祂已经近了。
我不管不顾地把自己塞进了狭窄的潜水管内,湿润的杏仁水珠和汗液全部紧紧黏在了身上,夹杂着洞中无数被我碾死的蜘蛛残肢。岩顶碎石簇簇剥落,惊人的裂痕涌进了我所在的空间。尖叫还没出喉,巨大的爆炸已经先一步响起,裹挟着滚滚烟尘将我的视线完全掩盖。
接连不断的一切几乎要撕碎我的神经,手电筒已经彻底摧毁。在完全漆黑的空间内,一道光柱突然从豁口射入,接着是那铺天盖地的深色剪影,那标志性的笑容,这一切就只发生在距离我十几米的位置外……
祂看到我了……
在那一瞬,我也能看到,祂的口器开合,祂的一对眼眸闪烁着凄凉的白光,注视着我,冲击着我,最终贯穿了我。恐惧突然被压下,转而是另一种想法以可怕的速度占据了我的脑海——祂太壮观了,后室的鬼斧神工,如此神迹,就是叫我去成为祂最忠诚的朝圣者啊!
这便是我与祂们的第一次相遇,不知为何,祂放过了我,而那种想法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或许自那时起,我的人生就与祂们的族群,与那片漆黑深沉的牢笼……
永远绑定在了一起。
行为
起初,负责牧蛇的研究员对于研究该实体行为的进度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该实体的危险性会令众人望而却步。但在 Level 8 事件后,牧蛇却引来了众多关注,甚至吸引了一部分狂热的探索者和总署成员,他们的情报是完善这份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牧蛇的活动主要围绕捕食、沉眠、消灭和繁殖进行,此外还有类似催眠的被动行为。下文将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概括性展示,必须说明,文本准确性无法保障,内容仅供参考。
移动
幼年牧蛇可以通过蛇行进行移动,也可以通过高速旋转躯体的方式击破岩层来快速穿行于 Level 8 。
而成年牧蛇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让自身无实体化的移动方法。根据现有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推测这是一种特殊的切行能力。
以上这些移动方式都会产生巨大无比的噪音,且一般时速都在 30 km/h 左右。
可以确定的是,牧蛇自身的肉体强度是无法带动其躯体移动的。结合牧蛇出现时的异常现象和栖息地 Level 8 的特殊效应,调查员群体间提出过一种呼声极高的理论。
Entity 75 报告:荒谬蛇行
相信我,当这些庞然大物动起来时,一切全都会乱套,重力开始混乱,卷起的岩石和杏仁水像醉汉似的疯狂晃悠,连身体边缘的空间都能看到有波浪状的泛起。
异常重力作用下,它们的身体开始加速旋转,好像被一只只手抡着转圈,跟坏掉的滚筒洗衣机一样,越来越快,甚至最后会快到看起来完全没转一样,直接就在狭窄的洞穴里卷起了龙卷风!
当然,这不是问题,因为大风很快就哑火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震耳欲聋的嗡嗡响。你知道电动牙刷吗?就是把那玩意的声音放大几十倍然后塞进你脑壳里那样。
接着最邪门的地方就来了,这时的牧蛇已经可以穿墙了,碎石甚至气流都碰不到它们,再厚的岩壁也能直接穿过去。
他们都觉得这是一种切行方式,但我只想说牧蛇就是狗屁地开挂了!
——哈莫兹社群洞穴探索者 Jakub Bednarek
该理论认为,牧蛇自出生就具有强大的现实扭曲能力,因此能够影响周边大范围的重力方向,并以此引导自身实现高速旋转的目的。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牧蛇操控重力的能力会越来越娴熟,最终让自身能够进行高频振动,并与高速转动互相配合,达到了能够穿过一切阻碍的切行效果。
目前,测验者部门正在尝试解明牧蛇的现实扭曲能力来源,并复刻其切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牧蛇所过之处留下的重力异常会长时间存在,会进一步加剧 Level 8 内部环境的混乱程度。
捕食
牧蛇的食源范围异常广泛,除了吞食所过之处的实体外,似乎还能通过岩石等无机物来获得能量。与体型一样,它们的食量也非常夸张,保守估计每次捕食需要吞咽至少 2000 吨物质,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岩石。
不过大部分观点还是认为 Level 8 内部丰富无比的杏仁水才是牧蛇的主要能量来源。
雄性牧蛇
成年雄性牧蛇的进食过程是极其高调的,它们会肆无忌惮地实体化并沿直线进行移动,将所过之处的一切吞噬殆尽。在这个过程中,牧蛇通常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基本每一次都会导致所过之处的岩洞结构和异常环境发生变化,增大了踪迹制图者兵团的工作量。
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有流浪者在雄性牧蛇进食过程中被其发现的话,将会导致该实体改变移动方向并尝试捕食流浪者,这个过程中它们甚至可能会施展切行的能力,以进行更快地捕猎。实际上,对于许多实体也是如此,推测进食少量的实体对维持雄性牧蛇的正常生命活动有某种重要作用。
雌性牧蛇
成年雌性牧蛇的进食过程相对较温和,它们进食也需要实体化,但并不会像雄性牧蛇那样破坏殆尽,而是尽可能沿着已有的网道路线移动。仅在必要时扩大狭窄的通道,或在死胡同打通一条通往其他路线的通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灾难,反而对 Level 8 的交通系统有益。
并且雌性牧蛇仅会食用岩石和植物,会回避具有一定体积的实体和流浪者。受孕状态除外。
沉眠
除了捕食和繁殖外,已发现的成年雄性牧蛇基本都在沉眠,该实体在沉眠情况下将无法保持现实扭曲能力,因此它们会将身体穿插在错综复杂的网道之中,并将主要部分盘曲堆积于巨大的空腔石室内。这一行为通常需要牧蛇提前一个多小时进行准备,以确保沉眠之前大部分的躯体都处于网道之内。
顺带一提,观察到雌性牧蛇沉眠的次数非常稀少,这很可能是因为其繁殖与后续生育活动会占用比雌性牧蛇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沉眠之后,牧蛇的旋转与振动都会停止,最终重新实体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某一支探索队的情报显示,那些实体化前仍然与牧蛇身躯重叠的物质似乎会直接消失。
在数次记录中,沉眠的牧蛇曾把相当一部分网道完全遮断,由于牧蛇外壳具有与岩洞环境相似的迷惑性,这有时甚至会误导流浪者的探索和踪迹制图者兵团的测绘工作。
[记录开始]
画面剧烈晃动看不清内容物,背景传来震耳欲聋的撞击,令人不适的低沉闷响,以及剧烈的喘气。
几秒后,镜头稳定,通过洞穴微弱光线的轮廓可以看出,拍摄者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奔跑,但身后的撞击声和闷响却一刻不间断,甚至变得越来越大。
突然,一大片红光从画面后方射向拍摄者,在血色映照下,拍摄者所在的洞穴全景得以被短暂看清——一个目测直径达数十米的巨型岩洞隧道,可怕的鲜红向着更远处延伸去,勾勒出崎岖不平的地面和穹顶,直至望不到的尽头。
一声巨响,这次撞击直接砸在了拍摄者的附近,拍摄者被爆炸猛地掀飞,摄像机脱手而出,在地面一阵滚动后,画面对准了后方红色光芒的来源。
那是一个中央刻有十字形凹痕的巨大漆黑圆球,高约二十米,深红色的光芒自凹陷中向外不断放射。在光线的映射下,还能隐隐看到圆球周边有八条粗壮无比的大腿,像是劣质建模一般拼接其中,支撑着这圆形的躯体。一条大腿就砸在摄像机的附近,那腿上看不到一点皱褶,如同规整的圆柱体。
又是两声巨响与震颤,这形体似蜘蛛的大型实体停了下来,整个几乎要将画面遮挡住。记录到拍摄者崩溃地大喊,实体的红光十字面向镜头,推测是在注视着摄像机附近的拍摄者。
不等实体做出进一步动作,另一声持续的低沉轰鸣又从岩壁之外响起,与之同来的还有嘈杂的回音和地面颤动。实体刚将视线转向画面右侧,轰鸣已经达到了顶峰,厚重岩壁在瞬间被撕裂,飞沙走石于顷刻间爆发,一片模糊中,一道闪着白光的巨影直冲实体而去。
意识到危机的实体将两只大腿拍去,却在接近的瞬间扭曲断裂,溅射出大量的不明液体。不等实体因失去平衡而倒下,那道巨影已经咬住了实体的圆球躯体,十字形凹陷被撕扯开一角,更多的红光拽漏了出来。
突然一阵大风开始在巨大的隧道内涌动,将原先阻碍视线的滚尘一扫而空,在红与白的照射下,战场的全貌得以被揭示。那道巨影是一只通体漆黑的雄性牧蛇,正拖拽着形似蜘蛛的大型实体快速翻滚,撕扯。大量的内脏和残肢被甩出,血液肆意喷溅。双方的冲突几乎要将隧道撞得塌陷。
拍摄者趁乱捡起了摄像机,他的声音在一片混乱的巨响中完全无法辨识,但根据背景越来越暗淡的光线可以看出他正在快速远离双方冲突的战场。
直到视频最后,都还能记录到背景中传来剧烈的爆炸,呼啸的狂风,混合的红白光芒,以及未知的尖利嘶吼。
[记录结束]
事件记录:#75.15
事件位置:Level 8 - 巨喉廊道
处理部门:
事件简概:
本事件最初由匿名流浪者上报至第一响应兵团。根据其描述和视频记录判断威胁性后,踪迹制图者快速反应小组和狂野战士驻前哨站作战小队被派遣前往调查。
抵达现场后,一只巨型蜘蛛实体的生物组织在巨喉廊道中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刚被发现时,大量的断肢、血迹和乳白色液体几乎将通道阻断,甚至在尸体中发现了初具规模的小型蛛巢,目前其已被消灭。地下廊道结构也出现大规模变动,其中一处发现一个深度达数十米的洞口,推测为牧蛇开始实体化并袭击大型蜘蛛的位置。
考虑到蒙面教派相关神秘学象形魔法的研究需要,后续定向补救部门的专业材料回收人员被指派回收这些生物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第十五次记录到牧蛇不是以捕食为目的攻击其他实体的事件。
消灭
目前大部分观点认为,牧蛇对 Level 8 中广泛存在的无数品种的蜘蛛抱有敌意。
在蜘蛛和蛛巢极其密集的前蒙面教派第三主教区中,已经多次目击到牧蛇出没的痕迹,并且多种迹象表面它们会大肆破坏那些规模相当大的蛛巢。而且与捕食行为不同,牧蛇会专门以切行的模式靠近这些区域,并在接近时以局部实体化的方式突然袭击。
这种行为最早被目击于 2016 年联合剿灭蒙面教派的行动中,一只雄性牧蛇在片刻间便清理了原先被蒙面教派组织起来的蜘蛛潮,以及极巨化的超级蜘蛛。
牧蛇的消灭行为对于抑制蜘蛛种群的扩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从不后悔选择地下圣殿作为自己坚韧考验的终点。这不仅是因为不可估量的荣耀与胜利,更是因为那只有在圣殿之外的穹顶才能窥见的绝景。
当勇敢的考验者和迷失的被赦免者们,穿过压抑无光而危机四伏的隧道,带着敬畏踏入这神圣的领域时,他们便会看到圣殿之外最疯狂而美丽的光景——那确实存在于地下的蓝宝石星空。
不知多高的岩石穹顶之上,包覆了不计其数的辉光细菌与微光向导,散发的光芒柔和平缓地穿过无尽黑暗,与神圣正义的祂所留下的伟力,一同为地下圣殿的堡垒铺上了一层舒适的克莱因之蓝。
如果运气够好,你将会听到自上而来的强音回荡,当气流卷起一阵低沉的旋律,蓝色的星空中便会出现两道漫长的身影,它们不断延伸下沉,在蓝色的空中舞台缠绕交织,在躯体中穿梭重叠,裹挟着星空组合为美妙的音符。
揭开了新生命的序章。
——摘录自《坚韧之行》 Rodney Congreve 著
繁殖
目前并没有发现牧蛇具有可直接观测到的生殖器官,但在对雄性牧蛇内部结构解剖中曾发现过类似睾丸等生殖器官的存在。猜测是由于牧蛇的活动环境因素导致,外露生殖器官很容易造成损伤。
交配行为
在未知具体周期的发情期出现时,一对相遇的雄性牧蛇和雌性牧蛇将会开始交配,可确定的是该实体在交配过程中倾向选择足够宽阔的空间。
交配过程中,牧蛇将会在保持切行状态的前提下相互缠绕,互相穿过对方的躯体,最终形成极其复杂的混乱球体。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体内的生殖系统发生了接触并成功完成交配。由于该实体自身的夸张长度,整个交配过程需要消耗至少一个小时,而且交配结束后,两者还需要花费一个小时才能完全将相互嵌入的躯体分离。
生育行为
交配结束后,双方将会分开,雄性牧蛇不会负责后续的养育,而雌性牧蛇则会进入受孕状态,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会尝试捕食实体和流浪者。推测这一行为是为了给子代提供养分。
受孕状态结束后,雌性牧蛇会在某次切行中将子代的卵生产于岩壁内,并频繁在其周边活动,为卵提供足够的养分。
在子代成功出生后,雌性牧蛇会让子代与其一同行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子代捕猎和现实扭曲能力的使用,直到子代进入成年期能够独立生存,这其中通常会经历数次危险的考验,并需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进行成长。
幼年牧蛇
由于雌性牧蛇的缘故,有关幼年牧蛇的情报非常稀少且缺乏可信度,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牧蛇的卵与白色半透明的石英结晶体相似,每一次生产都会产生大约 5 个卵,会嵌入岩壁之内以未知形式扩大,直到最终能在外部观察到卵内出现游动的蛇形身影。
之后牧蛇将面临第一个考验,它们需要使用现实扭曲的力量让自身高速旋转,将自身作为钻头去击破卵壁。在这个过程中,不够健壮的个体最终会因无法击穿卵壁而死,并成为其他幼年牧蛇的养料。
刚出生的牧蛇体长在 7 米左右,体表透明且柔软,可以观察到内部结构,器官分布符合蛇类生物的一般解剖结构。
幼年牧蛇个体的躯体强度并不足以支持其高速旋转击穿岩石,为了实现快速移动的目的,幼年牧蛇会进食岩石和矿物,并快速增生混合各式矿物的坚硬骨骼附着于面部,用以辅助自身击穿岩石。
面部的骨骼最终会转化为鳞片向后堆积,这将导致牧蛇的体表逐渐变得漆黑或灰暗,内部结构将不再能够被观察。幼年牧蛇的体型会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增长,目前记录到的最高记录是一天之内增长大约 200 米,现实扭曲可能对牧蛇体型的增长有所影响。推测成年牧蛇内部结构的非欧几里得性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这一性质显然是支持其巨大体型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幼年牧蛇进入成年期是一个非常突然的过程,目前仍然未知其性别差异特征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突然产生的,这也是子代与母亲即将分道扬镳的标志性事件,在这之后子代将会开始独立生存。
催眠
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流浪者直接接近牧蛇会立刻受到精神影响,并因此而远离牧蛇。
据调查,这主要是因为在牧蛇皮下微小腺体分泌黏液的过程中,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致幻物质一同产生了,无色无味,会令接触对象立刻陷入呆滞并产生远离行为,除此之外并无更多副作用。
目前大部分观点认为,这种催眠只是一种防御手段,用于驱赶接近躯体无法被顾及的部分的任何实体。尽管牧蛇移动时,自身坚硬的鳞片和高速高频的运动已经形成了足够坚硬的物理屏障,但也能为沉眠状态的牧蛇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行为准则
应当:
- 在察觉到巨大的嗡鸣声或震动时,从与声音来源相反的方向撤离。
- 遏制好奇心。
不应:
- 尝试接触牧蛇。
- 尝试接触幼年牧蛇,它们的存在意味着附近就存在雌性牧蛇,尝试接近就很可能遭到其袭击。
发现记录
牧蛇最早于 2012 年在 Level 2 被发现,最初仅是有几例流浪者上报在层级的走廊发现了夸张的蛇类身躯,直到狂野战士兵团的作战小队在一次支援遇袭前哨站的过程中遭受到牧蛇的袭击,并以多人受伤为代价将其重创击退。不过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目击到牧蛇,让牧蛇一直保持在传闻的程度。
这种情况持续到 2016 年,在同年 12 月 15 日的联合剿灭蒙面教派的行动中,一只雄性牧蛇再次出现,让牧蛇的存在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但要说牧蛇真正开始频繁出现的时间段,则是在臭名昭著的 Level 8 事件之后。
[记录开始]
未知:提取站,提取站,收到请回答,公司检测到你们所在位置发生了巨大冲击。
流浪者:整个加工厂被完全掩埋,我们已经彻底困死了,无所谓了。
未知:坚持住,公司的救援人员已经在路上,请耐心等待,不要放弃希望。
流浪者:呵呵,就凭你们能做什么?当初你们,为什么不多准备一些逃生物品?!甚至到现在还不愿意叫其他人一起来救我们吗!
未知:这确实是失策,但资源提取站拥有各种珍贵矿产,根据公司财产安全协议,其位置属于重要机密……
流浪者:放你妈的狗屁!所有的道路都塌方了,就靠你们能有什么用!
未知:请保持冷静,你们的诉求我们明白了,我们会联系探险者总署的,塌方非常严重,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总之,在此之前千万不要放弃!
一阵爆炸从流浪者那边传来。
流浪者:火炉炸了!塌了!跑啊!
岩石结构崩塌的声音接连不断,持续地尖叫和骚乱。
未知:你们那边怎么了?
骚乱持续不断,无人回应[未知]的呼喊。数分钟后,流浪者那边的骚乱逐渐平静。
流浪者:没人救得了我们。
未知:喂,喂,你们那边怎么了?
流浪者:我们已经,全完了。
未知:不要放弃,救援已经在路上了。
流浪者:我恨你们……
通讯戛然而止。
[记录结束]
Level 8 事件
2019 年 12 月 17 日,一条不知从何而来的牧蛇,在以诡异的路线横穿半个已记录的 Level 8 区域后死亡,造成了大规模的洞穴网道构成变动,且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数百人伤亡。
在 Level 8 事件中,那条牧蛇的行动路线覆盖了当时还不是 U.E.C. 占领区的几块区域,并且掠过了哈莫兹三号营地和卡维戈斯特小镇。
……
牧蛇穿行带来的冲击几乎波及整个已记录的 Level 8 区域,对整体洞穴网道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使得原本 U.E.C. 占领区之间存在的数条网道都完全消失,造成大量的流浪者被困和伤亡。据事后统计,包括事件带来的种种次生灾害,这条牧蛇前前后后一共造成了五百人的伤亡和失踪。
……
不结盟贸易集团旗下的 3 号资源提取站就有大约一百名员工在事发时被困,可由于事发突然和预案缺陷,即便有探险者总署和后室援助小队的支持,对于此地的救援行动也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才成功。
当救援人员抵达时,化作废墟的提取站内满是残缺的尸体与悲尸,而深处更是已经被陷入疯狂的流浪者完全封锁。
救援完全无法进行,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他们以我们所不知道的疯狂的方式存活了下来。
他们已经不是人类。
他们恨着人类。
——摘录自《2019:Level 8 事件》 M.E.G.主编
这条牧蛇的体型无比巨大,据多方估测,其长度达到了惊人的 112 km 。即使牧蛇的内部结构特性使得处理时间比预期要短,并且包括探险者总署、阿尔戈斯之眼、不结盟贸易集团、无羁探险者联盟、后室家居生产厂、后室援助小队在内的多个团体都参与了处理,也依旧花费了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
这条牧蛇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生物学特征和行为的研究,包括探险者总署在内的多个大型团体都或多或少的回收了这条牧蛇的生物组织。
据信,无羁探险者联盟设立的占领区就很可能是围绕牧蛇在这块区域残留的生物组织建立的。
牧蛇的存在在这次事件之后正式进入了后室流浪者的视野,曾短暂掀起过收集牧蛇生物组织的热潮,使得市面上时有鳞片在流通。
这次事件也令流浪者开始重视起穿行 Level 8 的安全保障,使得如今第九大道的建设得到了更多团体的支持,更多的前哨站和安全设施得以被建立。
尽管 Level 8 事件的热度已经过去,但其深远影响了如今 Level 8 的建设工作。
Entity 75 报告:突如其来
在 Level 8 事件之后,关于牧蛇的目击报告便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曾经只能在岩洞网道的回音之间听到奇异声响的生物,如今就像是说好了一般一起出现。
所幸这些巨物的到来并没有干扰到第九大道的安宁,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它们会去光顾的区域。
Level 8 内活动范围
蒙面教派第三主教区(已废除)
这块区域在蒙面教派还未被剿灭时便已经是蜘蛛泛滥成灾的地方,大量的蛛巢占据了许多的洞穴,并不断扩大着领地,无论如何清理都无济于事。
而自蒙面教派被彻底剿灭后,每隔数个月便会有牧蛇来到此地,破坏这些区域中肆意扩大的蛛巢。尽管牧蛇在破坏这些蛛巢时已经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影响,但仍然会造成周边岩洞结构变动,且令幸存的蜘蛛形成小规模的蜘蛛潮骚乱,因此在碰到有古怪的发光标志的洞穴区域依旧需要远离。
巨臂林地
巨臂林地作为迄今为止 Level 8 网道内最庞大的单体洞穴,有非常完善的生态系统,出没有大量的大型掠食性实体。
由于大型实体数量众多,偶尔会有牧蛇进入巨臂林地捕食这些大型实体。同时牧蛇的行为也会扩大巨臂林地的空间体积,有时还会为这片生态系统带来新的杏仁水溪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观察到过有牧蛇从巨臂林地的上方进入的案例,这可能与洞穴内异常气候形成的电磁暴有关。
罗特尼斯大丛林
罗特尼斯大丛林可以算是最特殊的区域,会来到此地的牧蛇并不属于 Level 8 ,而是来自 Level 2 的牧蛇种群。
由于栖息于 Level 2 的牧蛇数量稀少而分散,因此罗特尼斯大丛林成为了研究 Level 2 的牧蛇种群的主要区域。
与尸鼠一样,牧蛇也是通过通风管道进入罗特尼斯大丛林,它们会捕食尸鼠或来到下层啃食植被与节肢动物,改变重力的现实扭曲能力让它们并不需要为如何返回通风管道而担心,而且它们改变的重力通常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便会恢复正常。或许是为了能通过通风管道,栖息于 Level 2 的牧蛇躯体截面直径均小于一米,平均体长通常维持在 1.2 km 左右。
这些牧蛇似乎非常害怕流浪者,因此它们总是会将自身隐藏于绿荫之间,以至于难以被发现,就算发现之后尝试接近也会导致其逃跑。
它们都是隐藏自身的好手,你们不知道的事情,那可太多了。
其实来自 Level 2 的牧蛇在成年之前,他们的母亲都会在孩子刚刚学会捕猎与操控重力时将他们带来这里,并让他们做出选择——留下或者离去。
尽管大部分都会留下,但依旧有敢于选择离去的勇敢者,于是母亲便会缠绕着与他们告别,目送着他们向 Level 8 的深处而去。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猜或许是因为牧蛇基因里对于庞大身躯天然的憧憬,他们不甘心于像母亲这般体型,于是便要去这地底的深处中,追寻能够让自身更加强大的方法。
——摘录自 神爱之繁生神庙神职人员 多林·达赤罗珠 的采访记录
据神爱之繁生的说法,栖息于 Level 2 的幼年
牧蛇似乎会有一部分选择到 Level 8 中活动,由于缺乏确信案例,目前仅作为需要关注的疑点。
地下圣殿
广为流传的地下圣殿图片(约公元 1931 年),应注意建筑之外的蓝色背景
根据到达过此处的流浪者的说法,地下圣殿是一个存在于巨大地下空腔内的武装堡垒,这个空间的岩壁中附着有大量能够散发出蓝色光芒的辉光细菌和微光向导,为整个空腔提供照明。
由于阿尔戈斯之眼成员的严格管控,地下圣殿并没有发展出生态系统,地面只有萧条的岩石,以及作为水源供应的数条杏仁水溪流从高处的岩壁中导向堡垒。
尽管如此,还是时不时会有牧蛇成双成对地来到此地,它们到来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为了在这个巨大的地下空腔进行长达三小时左右的交配。交配时两条牧蛇的现实扭曲能力会发生激烈碰撞,届时空间扭曲的轰鸣会持续不断地充斥于空腔之中。可以预见,地下圣殿高处空间的重力状况一定非常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阿尔戈斯之眼方面曾声明过对于牧蛇的态度。
第八阶层的地下之蛇,不同于愚昧的冒犯者,它们穿梭于此地,消灭着罪恶的八脚产物,是吾等于亵渎洞穴中的盟友。它们将被允许踏入圣殿之领域,而不应驱逐,不可打扰。
然而,盟友的状态总是有所差异,若因它们饥饿而遭到袭击,那便允许自保。可要谁敢无端伤害它们,就教他被诅咒。
正义已言说。
—— 第七十五条 神圣正义的祂的法令,第十七埃穆纳利敕令
目前阿尔戈斯之眼方面拒绝对与
牧蛇的盟友关系一事做进一步解释。但根据失落一族的说法,两者显然在更为古老的时期便已经达成了某种互利的合作关系。
Entity 75 报告:在漆黑的更深处
在 Level 8 建设加强的那段时期,我们曾与罗经点兵团,踪迹制图者兵团,以及哈莫兹社群的同行一起进行了一次对 Level 8 深处的探索。
穿过目前已记录的 Level 8 边界,在非欧空间构成的复杂网道之中,我们与这支勇猛的探索编队目睹了更多的生态系统,更多的遗迹,更多独特环境中催生出的壮丽绝景。
以及,更多的牧蛇……
是的,它们真的无处不在,在边界之外的漆黑深处,更大更疯狂的个体存在于此,只有独属于它们的轰鸣能够到达这地下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癫狂的重力在它们手中得心应手,再厚重的岩石也只是腹中口食。
我曾经尝试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但我想我的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非欧几里得,特殊的鳞片纹路,干涉重力,牧蛇显然也有着这地下世界所拥有的一切特质。或许正如空间之书所言,不是地下世界接纳了它们,而是它们造就了这片地下世界!
当写下这段文字时,我还能听到它们自远方掠过岩层时回荡的巨响。这些夸张的实体身上,显然还有更多的秘密。
——前 M.E.G. 领衔实地研究员 Eden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