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编号:C-63
影响位置:流浪者间的物理连接
所谓的“连接”现象,以其普遍性和结果的稳定性而著称,是在两个或更多流浪者之间,使用非生物材料建立物理联系时发生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发生频率极高,历史悠久,并且有着详细的记录。
简言之,当流浪者使用无生命的物体相互系绑,防止走失时,这些物体会发生有机化,反过来影响到使用它们的流浪者。这种现象在探险者中间尤为常见,他们为了相互联系,往往用标记物互相捆绑。
发生流程:
连接现象有一个明确的发生流程。当流浪者企图通过物理手段建立相互间的联系时,连接的可能性随之产生。连接所用的物品会在接触点开始生长出生物组织,并与使用者的身体融为一体。
尽管连接现象的直接诱因尚未明确,但据统计,在存在物理联系的情况下,连接现象都有可能发生。连接的速度与流浪者之间的信任度和使用物品的坚固程度强烈相关。然而,就算双方信任度不高,若保持连接2至3天,通常还是会发生这一现象。
初始阶段
此时发生该现象的对象会下意识的忽略掉这个连接的不合理之处,通常而言这将包括因为被连接而导致的行动不畅,以及因为长时间将物品捆绑在身上而产生的失血麻木、皮肤勒痕。极端情况下甚至包括肢体坏死等。
受肉阶段
如果流浪者的状况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出和纠正,更深层次的影响便会迅速显现。原始无机物连接点会逐渐长出肌肉和神经组织,从中心向两端延伸,直至完全连接两名探索者。这个过程被称为“受肉”。
完成“受肉”的连接像一个新的器官一样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拥有正常的触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连接者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器官能够在连接者之间传递养分。在实验中,一名进食的被连接者会使得所有与其连接的流浪者感到饱足。
此阶段,被连接者的精神状态也会经历巨大转变。尽管他们能够辨别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差异,但他们不再对同组的其他连接者保持警戒,自由地使用彼此的物品,甚至在对方面前裸露身体。
归一阶段
在“归一阶段”,连接现象达到了其顶点。这时,两个或更多的流浪者之间不仅在生理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种深度的同步。他们彼此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感觉、思想或意识状态。这种共生的关系使得个体间的独立性显著降低,他们开始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行动和感受。
在这个阶段,被连接者可能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团结感和归属感,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自我认同的丧失。他们的生存和行为模式会适应这种新的连接状态,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发展出新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最终,归一现象可能导致探索者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和个体意识被淡化,他们的生活和决策完全依赖于这个集体的身体和心灵联结。这种深度连接的流浪者们成为了跨越身体边界的共同体,他们的存在和经验变得不可分割。
然而,这种深层次的融合也带来了风险。如果连接被迫断开,或者其中一个成员遭受重大伤害,那么其他成员也可能遭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剧烈反应。因此,虽然归一现象在某些条件下可能被视为一种高度进化的适应机制,但它也可能给流浪者的生存带来潜在威胁。
应对方式:
缓解:
- 切断与其他流浪者的物理联系
- 减少对其他流浪者的心理依赖
- 注意其他流浪者的状态
加剧:
- 对他人过度依赖
- 期待该现象的发生
- 长期保持物理连接状态。
补充材料:
后室民风考分卷:受肉连接现象的主要危害
尽管外观将会变得非常恐怖,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受肉连接现象并不会对发生者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仍然能保持正常的记忆、性格和行为能力。但是该现象的发生者在绝大多数幸存者营地都对他们极度防范,甚至格杀勿论,归根结底的原因并不是那恐怖的长相——在这地方很少有人会以貌取人。
真正的问题在于,归一阶段那种朦胧的亲近感有严重的成瘾性,根据一部分连接者留下的文字记录以及采访信息,那种感觉被称为不再孤单的、温暖的、美好的……一部分人形容这种感觉让他想起了童年时代睡在父母怀中的感觉,但是比那要更紧密和温暖。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随着被连接者的意识逐渐趋于统一,他们最终将变成一个新的独立个体而不是几个连接在一起的个体,这种时候,这个新生的个体会迅速被孤独感和恐惧感所吞,没迫使他们迅速寻找其他人进行连接来重新回到这种感觉,并且由于几个人连接在一起产生的更大的肌肉量,他们往往拥有敏捷的多的身体,如果不加以制止这些个体,最终将会成为极具威胁性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