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omenon C-42 - “玻雪”
评分: +13+x

现象编号 C-42

等级 2

分类:易发生

区域:室外层级

形式:影响环境

现象编号:C-42
影响位置:拥有开阔户外场景及坚实地表的层级

Phenomenon C-42,因其特性又名为玻雪,是一无规律发生于后室各层级中的天气现象。

描述:

Phenomenon C-42拥有与常规降雪类似的外观,发生在存在坚实地面及户外开阔场景的层级。它通常常见于那些温度极端的地区,与一般降雪不同,这类“极端温度”包括极高温和极低温1。此现象的前兆也会因发生层级的温度差异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Phenomenon C-42的前兆通常是层级内温度在极短时间内发生20~30摄氏度左右的浮动。一般来看,较炎热地区气温会骤降、反之较寒冷地区气温将突增。前兆中的这些变化通常将使层级变得更加舒适。现象发生层级内的无论处于何种地形之上的水体水面都会变得极平静、不再流淌,并呈现出更为粘稠的质地。在此期间层级内实体会趋向数量减少,敌意减弱而多见于高大的遮蔽物之下。

%E7%8E%BB

显微镜下的玻雪片影像。

第一片“雪花”落在流浪者的手心标志Phenomenon C-42的开始。随之,形似雪花的玻璃碎片会以惊人的速度覆盖层级地面,形成厚3~50cm的积雪层。有人曾试图使用无人机对这些“雪花”的来源进行调查,但即使已飞行到了配置高度的极限,“雪花”仍然呈现自上方落下的形态,尚不清楚它们是否有真正的起点。这类玻雪片呈透明状,能够轻易划破人类的皮肤与眼球,且其造成的伤口感染风险较正常玻璃更大。然而它们在空中下落时速度却同正常的雪花一致。玻雪片拥有与冰雪相同的低温,但人体体温远不足将其融化。

Phenomenon C-42对水体形态存在一定影响。只要与玻雪片产生直接接触,液体表面会迅速生成一层平整的结晶,结晶层厚度与落在水体的雪片质量成正比。这类结晶坚如磐石,具备很强的光线反射能力,部分流浪者会对它进行采集,作为简易的镜子使用或售出。

降雪的停止不总是Phenomenon C-42的尾声。有时,现象影响区域会出现多次断断续续地重复雪落事件。目前已知的较准确的判断方式是观察水体质地和流动性是否恢复2。此后,层级内的温度也会缓慢复原,积雪层将逐日渐薄,融入大地。

Phenomenon C-42的低温和玻雪片的锐利皆会对影响区域内的人员、物资、农业等造成重大损失。流浪者可以身着厚实坚韧的衣物和佩戴护目镜作为自护措施。现象发生期间应远离茂盛植被,它们的叶片上往往残留有大量玻雪片。

%E5%9C%BA%E6%99%AF

Phenomenon C-42结束后一未知层级内的景色。


但相对的,未融化的玻雪片也是很好的工业材料。实验表明,玻雪片在被带离Phenomenon C-42影响的层级后与普通的人造玻璃碎片特性并无不同。在加热熔炼后可制成质量上好的钢化玻璃。由于Phenomenon C-42的出现频率不低,这类制品现已流通在各层级间,诛如B.N.T.G之类的团体正在积极研究采集玻雪片的便捷方法。

特征:

  • 区域温度短时间内大幅上升/下降
  • 水体流动性减弱,质地变得粘稠
  • 实体倾向于待在遮蔽物之下

若以上现象同时出现,Phenomenon C-42大概率会在未来2天内发生。

应对方式:

缓解:

  • 身着坚韧厚实的衣服与其他防护用品。
  • 尽量呆在室内和寻找遮蔽物。
  • 迫不得已进入户外时,半闭双眼。

加剧:

  • 坚持呆在户外。
  • 像玩雪一般戏耍玻雪片。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