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omenon C-198 - “私有领域”
评分: +23+x

现象编号:C-198

影响位置:多数层级

描述:

Phenomenon C-198,即“私有领域”,是一类区域异常化现象。正如其名,“私有领域”所圈占的区域将成为某一特定个体的专属区域。而对其它个体产生拒斥。

“私有领域”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最常见的“私有领域”便是一些流浪者的“家”——无论它是一间房子,一个窝棚或者单纯的一片任意的房间。不过这一领域的面积往往不会大于200平方米。现有的研究认为,私有领域产生于特定个体长期将某一特定的建筑结构当作“家”,并对其产生眷恋。在满足了这些条件,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此区域就会转变为“私有领域”。

doors-3117027_960_720.jpg

Level 4中的一处“私有领域”,被替换为和附近房间完全雷同的样式。

“私有领域”产生后,其所在区域上的所有原有物会被突兀的从场景中抹去——其它人无法与该区域进行任何的互动,甚至无法观察到区域内原有的事物。它们会被替换为该场景中常见而较为空旷的景观——仿佛这里的一切在一夜间人间蒸发。但是,对于该领域的“领主”而言,此地却仍是一如往常,其中物资,家具以及一切陈设并无变化——事实上,许多“私有领域”的拥有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家”的异常现象。领主们在“私有领域”中的行为与所有物对于他本人之外的其他人是不可见而不可互动的,而出现在替代空间上的他人和其物品对于领主本人也是如此——替代空间与“私有领域”尽管占用同一地点,却被完全的隔绝开来,无法互通。尽管如此,利用该现象进行对单一空间的重叠使用是不可行的——同一片区域仅能产生一个“私有领域”,且任何长期滞留于被替换后场景的人和事物均会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当屋主出入“私有领域”,或是将其中物品带入带出时,旁人所见的将是人或物自视觉盲区中突然出现。如果该领域是开阔的,那么其中的人或物定会在移动到观察者视野之外时才会突然显现。

“私有领域”是利弊参杂的。对于“领主”而言,“私有领域”保证了后室生活的安稳——游荡在这千万箱庭中的窃贼们无法觊觎他们寄存屋中的物资,危险的实体亦无法侵扰这一方小小容膝。一些组织也利用该现象将一些区域设为他们的保密室,存放不愿让其他组织知晓的机密物件。

但其弊端却是不可忽视的。目前,该现象被认为阻止了后室流浪者形成稳定的家庭或同居关系。试图以家庭或同居的形式定居的流浪者们中的大多数在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现“家中”变的空空荡荡——不论同居者们有多么亲近,都仅有一名成员会成为领主,继续在这个家中生活,且这种对领主的选择是完全随机的。同时,仅是对于领主而言,“私有领域”亦具有一定的精神危害性。领主们会越来越倾向于长期滞留于领域之中,除非是迫于生计,他们鲜少离开他们的领域,即使离开,他们也会对与他人进行交往感到强烈的恐惧,哪怕对方是自己曾经的好友。久而久之,“领主”们就成为了流浪者社群中的“不合群怪人”——他们极少出现,且拒绝和他人沟通,仅会四处游荡,收集物资,然后再次人间蒸发。

“私有领域”的消逝相比其形成过程是迅速的——一旦领主因种种原因离开“私有领域”,且不再将其视为他们的“家”,“私有领域”便会烟消云散。

影响

一些现象学家声称,该现象是后室意志的一种写照:尽管它不能完全阻止流浪者们相遇,它也要用这样的方式使得流浪者们相互隔绝,形成一个个孤岛。虽然此类说法不过又是“后室意志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思维,但这一现象确确实实使得后室的流浪者社群显得极为孤独而原子化。即使人们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基地周围,他们也会老死不相往来,比起前厅中的原子化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彼此深深爱慕的情侣与情同手足的好友,为了能够长久的一起生活,选择了游牧般的生活方式,他们沿着固定的路线穿梭于各个层级,并在资源丰富的区域附近短暂居住,在一段时间后,他们便会继续游荡,以免“私有领域”的出现将他们拆散。令人感慨的是,这样仿佛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模式,反倒使得这些后室游牧者“鸡犬之声相闻”。当这些游荡的家庭,团伙相遇时,他们总能促膝长谈,交换物资,甚至是短暂的合并一起生活。许多游荡在前几层的小型团体,几乎都是这样出现的。

尽管如此,若流浪者单纯想要安稳的,单独的定居某地,也仍是可行的——根据对定居者们的调查,现象学家们发现,那些对“安稳的家”执念越轻的流浪者,他们便越少受到该现象的精神影响。对于一些仅是把“家”当作落脚点和休息屋的流浪者,尽管他们使用同一房屋作为“家”长达数年,“私有领域”亦没有出现在他们身上。总而言之,若是想不被该现象困扰,那么请谨记自己“流浪者”的身份,切莫贪图如前厅般稳定而安乐的生活。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