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C-583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pending

  • {$one}
  • {$two}
  • {$three}

如何使用: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class=等级
]]


class 处的可用参数包括以下内容,支持简繁体及英文输入。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unknown 未知 未知
habitable 宜居 宜居
deadzone 死区 死區
pending 等待分级 等待分級
n/a 不适用 不適用
amended 修正 修正
omega 终结 終結

该组件支持简繁切换,如下方代码所示: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
]]


lang 处选择语言,cn 表示简体中文,tr 表示繁体中文,不填默认选择简体中文。

自定义等级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名字
|color=#000000(带有井号的十六进制色号代码。)
|image=链接(至图片的链接。)
|one=在这
|two=随便
|three=放文字
]]

使用 CSS 进行自定义:

你可以使用 CSS 进行额外的自定义,将代码放入到 [[module css]] 中或者是放入到页面的版式内都可以。在这一组件中,不要把 [[module css]] 放在 [[include]] 里面,把它放在那个的下面或者是页面的顶部或底部。
将这些代码放入到你的页面/版式中以编辑所有的颜色,因为组件的 |color= 部分仅能控制背景: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 字体 */
--sd-font: Poppins, Noto Sans SC, Noto Serif SC;

/* 边框 */
--sd-border: var(--gray-monochrome); /* 大多数等级 */
--sd-border-secondary: 0, 0, 0; /* 不适用 */
--sd-border-deadzone: 20, 0, 0; /* 死区 */

/* 标志 */
--sd-symbol: var(--sd-border) !important; /* 大多数标志 */
--sd-symbol-secondary: 255, 255, 255; /* 4 级以上的是白色 */

/* 文本 */
--sd-bullets: var(--sd-border) !important; /* 点句符文本颜色 */
--sd-text: var(--swatch-text-secondary-color); /* 顶部框文本颜色 */

/* 等级颜色 */
--class-0: 247, 227, 117;
--class-1: 247, 227, 117;
--class-1: 255, 201, 14;
--class-2: 245, 156, 0;
--class-3: 249, 90, 0;
--class-4: 254, 23, 1;
--class-5: 175, 6, 6;
--class-unknown: 38, 38, 38;
--class-habitable: 26, 128, 111;
--class-deadzone: 44, 13, 12;
--class-pending: 182, 182, 182;
--class-n-a: 38, 38, 38;
--class-amended: 185, 135, 212;
--class-omega: 25, 46, 255;
}
[[/module]]

旧版颜色:

如果你不喜欢新版的样式,想要用回旧版的红色边框色,只需要在你的页面中与组件一同引入下方的代码: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sd-border: 90, 29, 27;
--sd-image: 90, 29, 27;
--sd-symbol: 90, 29, 27;
}
[[/module]]

Level C-583是后室C层群的第583层。通常被称为行星屑

描述

顾名思义,行星屑是一片包含了大量行星碎块、碎屑以及磁带的宙域,现在已通过层级密匙测定其编号。

行星屑主体环境类似前厅中的“地外空间”和后室中多数“宇宙层级”,故无法测定其具体面积。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宇宙空间,本层级中“宇宙空间”存在以下特点:

  • 并非真空,层级内气体为90%氮气及10%氧气的混合气体,压力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保持为10℃左右。尽管如此,基于空气动力学的机械(如螺旋桨)在本层级中仍无法帮助人员进行移动,使得无所攀援的探索人员只能自然漂浮在层级内进行观察、研究。推测此为行星屑的特殊效应。
  • 除了微流星以外的有害的宇宙空间因素1均不存在于本层级。
  • 未观测到深空中存在其他星体,但该层级仍存在源头未知的微弱光线,使得其中的人员无需照明设备也可以进行探索。


行星碎屑

行星碎屑、碎块,有些被灰白的尘埃完全覆盖了。

行星屑之所以得名,更多是因为其宇宙空间中漂浮的大量的具有透光性的行星碎屑及尘埃。

经考证,已得知此层级可能曾存在过一颗透光性极强的暗紫色行星,其表面分布有大量淡灰色的不明物质,疑似是该星球“海洋”的主要组分。

如今此层级中只余下了大量疑似此行星的碎屑及源头不明的磁带。这些碎屑材质尚未测定,颜色均隶属粉红色系,碎屑颜色和透光性大多与碎屑大小相关。根据碎屑规格、透光性和颜色进行分类后,已有紫红色的“巨镜”,玫红色的“碎月”,橙红的“琉璃”,肉色的“颓火”,珊瑚色的“摩莎”以及淡粉色的“原矿”等类,较为直接地展现了这些碎屑的特征。这些水晶般的碎屑遍布在宙域间,被淡灰色、暗灰色和黑色的尘埃环绕、覆盖,使得漫别游在本层级的人员仿佛进入了一个奇怪的晶体矿洞。

除了这些奇妙的晶莹的碎屑,本层级中还漂浮着大量的做工精美的磁带,多用花朵以及粉红色系的图案装饰。这些磁带常常以队列的形式出现在行星碎屑间,常常使人将之误认为某种群居实体。

可惜的是,行星碎屑无论大小,均无法被带出行星屑。但层级内人员在离开该层级时手中若持有磁带,则可将之带出。然而由于探索人员在本层级几乎无法主动做出位移,导致获取磁带成为了一件完全依靠运气的工作。

%E7%A3%81%E5%B8%A6

一个漂亮的磁带。

磁带内容大多为行星屑中行星碎屑所属的行星尚未碎解时的低保真影像,是了解行星屑中行星崩解前面貌的重要参考资料。
部分磁带则展示了该行星自行碎裂时的情景。
极少数的磁带的内容是令人极度不安的,其中展示的高保真画面为大量疑似为人类的生物在行星崩解时进行的各种殉葬行为,例如在全身赤裸的情况下攀登高山2后跳崖自杀,穿戴白色的纱布并驱使挂有各类标语旗帜的由帆船改造的船只在海面上坐以待毙,等等。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类影片常常出现的文字内容均与宗教相关,且均为前厅中已知的宗教信仰。这些用语均使用人类已知语言撰写,内容也多为《聖書》《Heart Sutra》《Διαμαντένια σούτρα》《Corán》3前厅书籍中的摘抄内容。相同的内容可能以多种不同语言撰写。

这些磁带唯一的相似之处,便是其影片的背景音均为各不相同的单调纯音。然而这类音频可能过刻意处理,音质极差,附有较强的底噪。使得这些影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诡异、不安、彷徨、迷离的氛围。

对此,建议酌情观看从行星屑回收的磁带,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洗去原带内容后,这些做工精美且获取不易的磁带往往能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以不错的价格卖出。这也使得探索行星屑的人总会尝试去获取磁带,直到耗尽氧气储备昏死过去。

基地、前哨和社区

不存在建立长久驻扎点的可能。

入口和出口

入口

找到一件一定程度破损4,且配有字样模糊的“Major Tom”铭牌的第三代舱外用航天服5,规范穿戴服装后会发现自己已处于行星屑中。由于航天服穿戴步骤复杂,缺乏相关经验的人员往往无法正确穿戴服装并进入该层级。

出口

在本层级失去意识或是摘下头盔即可立即返回先前所在的层级。随后会发现先前所穿戴的航天服已严重损毁,疑似受过极端理化环境损害。这类航天服无法让穿戴者再次回到行星屑

评分: +15+x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