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难度:
等级 1
- 安全
- 稳定
- 深水鱼注意
Level C-542是后室C层群的第542层。
描述
Level C-542是一个无限延伸的封闭空间,具体呈现为一片水域,为一个与Level 37类似室内游泳馆。该层级的特殊之处在于,层级内没有一处瓷砖平台是干燥的,也就是说流浪者在此层级内只能泡在水中。沿着墙壁向顶棚望去,透光的窗户结构都皆嵌合进天花板上,流浪者无法依靠这类结构脱离水域。但除去表面这层浅水,层级更多的空间则沉浸于深水之下……
浅水池内的静水
流浪者不必担心探索此层级的困难,尤其是深水环境带来的呼吸困难。此层级与Level C-397一致,“这些水似乎也不会进入流浪者的鼻口腔与眼睛当中,水下依旧可以呼吸,压力也不会产生变化。”1此层级的平均水温大约保持在25℃~30℃左右,不过其水温似乎会根据流浪者本身的感受进行调整。一旦流浪者感觉到的水温过高时,包裹在流浪者附近水域的水温则会降低,反之亦然。但这点温度变化不会影响总体水温,似乎温度的变化仅为流浪者本身的主观感受。流浪者所携带的任何设备同样不会受到层级内水的浸泡,与作用在流浪者鼻口腔与眼睛的效果相似,这些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会被一层气泡紧密包裹,导致其不会进水短路。此外,根据流浪者所称,在此层级内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其皮肤角质层并不会因吸水而变软导致褶皱。与Level 37一样,水体中存在着少量泻盐(硫酸镁),这使得流浪者在水中浸泡时能够显著地放松精神,带来神清气爽的感受。
目前流浪者们根据深度、光线、水温以及水流影响等诸多因素,将此层级粗浅地分为了浅水池与深水池两个大区域。这两个区域在环境与丰富性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无论浅水池还是深水池,这些区域的边缘永远是洁净的瓷砖墙壁与地板。
层级结构示意图
浅水池
浅水池是此层级的一个区域,也是大多数流浪者切入此层级时所来到的区域。顾名思义,此区域的水深通常不会太深,基本深度维持在10~50m范围内,一般只需要向下游泳4~5分钟便可以抵达池底。浅水池相较于深水池而言温度更高,基本上在30℃左右,并且水流平缓。其水下也依旧光线充足,此地大部分光线都来自于天花板上的天窗透射下来的阳光。但与深水池相比,浅水池除了这些类水液体外2其余部分皆空无一物,此区域更类似Level 37的室内普通的游泳池。
逐渐深入深水池
深水池
深水池是此层级的另一个区域,这一般是流浪者探索此层级的唯一理由。与浅水池相对,此区域的深度难以见底,从-50m开始流浪者一直探索到了-6574m3,但目前而言还未探索到最底部。深水池越向下探索水温越低,目前探索到的最深处温度约25℃,水流也更加复杂。在薄薄的光照层以下,几乎无尽的暗水层构成了深水池的绝大部分,从-150m开始深水池内便没有了光线,好似深不见底的黑洞;但仍可以从边缘瓷砖墙壁上发现有规律延伸的电灯,但其提供的光芒微乎其微。
深水池的暗水层也并非完全漆黑一片。因此,倘若将深水池比作黑洞不是完全恰当的:因为对于视界之外的观测者而言,黑洞内部处于一种完全不可知的信息密封状态,任何靠近黑洞边界的观测者都会被强大的引力撕成碎渣。但深水池与此不同,观测者完全可以自由进出水池、潜入水下,而不必担心被强大的水压压扁,或是死于缺氧。但某种层面上,深海和宇宙的特征又是相通的。即使在前厅,也鲜有人言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比宇宙更全面。
最令人意外的则是深水池下竟然存在着大量水生实体,并且这些实体在这个区域内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池壁上的深水灯尽管光照微弱,发出的光亮却未曾断过半缕。正因为这样稳定光源的存在,深水灯的周围发展出了一套精致而独特的生态系统。依赖光合作用的生产者盆栽退居次位,依赖其他能量形式的生产者更多地充当了食物链的基石,这两类生产者之间又能够互利共生——单靠其中一者很难生存下去。消费者譬如各类鱼形实体,就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食物链,而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小群落。每段水层、每片水区的小群落形态各异却又联系紧密,最终织成了一个密不可分、多姿多彩的深水池生态系统。黑暗的深水泳池之下,深水灯与发光实体星星点点地点缀了漆黑的画布,宛如一副神秘的油彩画,这也正是深水池令大量流浪者着迷的原因。
深水池大致可细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光照层
水深较浅、可见光仍可渗透的区域。根据光强的分布,光照层又可分为:
- 浅光层:深度约-90m~-50m,这里的光照状况接近浅水池。水草的上端多处于该区域。水生植物可以在此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 介光层:深度约-150m~-90m,在这个区域内光照逐渐减弱,并趋于暗水层的黑暗状态。尽管光度有所下降,这里的水草仍然生长茂盛。
暗水层
自然状态下完全处于黑暗的区域。根据生物分布规律与水体的特征,暗水层又可分为:
- 涌鳞层:此区域大致对应-450m~-150m的深度,顾名思义,该区域内小型鱼类实体较为丰富,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
- 湍流层:深度约-1200m~-450m。这里的水流极端不稳定,常会形成较为湍急的涡流。流浪者在此区域可能需要借助稳定装置或贴近池壁下潜以减轻水流对自身的影响。
- 荧光层:此区域大致位于-1600m~-1200m的深水中。尽管理论上这里完全处于黑暗中,这里却拥有众多发光实体(如发光水藻),加上深水灯的照明作用,给这个区域增添了几分光亮。然而,这些弱光并不能很好地起到照明作用,因此仍然建议流浪者携带水下探照灯等设备探索此区域。
- 静水层:大致介于-3000m~-1600m的区域。水流在此变得平静。这里也是盆栽的花盆基座大量分布的地方。
- 鲸涛层:此区域一直从约-3000m延伸到目前公认有人员到达的最深深度(-6574m)之下的-6600m4。该水层内的生物会受到歌鲸活动的影响,其中-6200m~-3400m是歌鲸的主要活动空间。在这个区域内,池壁上分布的深水灯数量有所减少,使得该区域更加难以探索。
- 断水层:据传闻,在深度-6600m的区域内,将会出现第二个“水面”。从下向上望去将会看到-6600m处被一层水面再次分割,并且会有幽幽微光从上照下;而从上向下望去却什么也看不见。但此处区域按理说应该是完全黑暗的。
- 延伸层:深度在-6600m以下的区域,目前暂缺乏有价值的探索资料。
目前深水池的谜团并未完全被揭开,还有很多未知的区域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实体
环境实体
生存在深水池内的实体们,它们组成了整个深水池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紧密关联。
盆栽
一大从珊瑚生长在巨大的花盆之上
流浪者首次进入深水池的过程中,报告发现了长度极长的水藻。顺着水藻的摆动,流浪者们抵达了这一区域的最底端。此时流浪者发现,深水池的最底端并没有淤泥等土制结构供水藻固定生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花盆。随着后续对深水池的不断探索,在深水池内也发现了多种形式的盆栽,这包括:
长水草
流浪者们发现的第一种水下盆栽形式,这些承载着最长可达几百米的水草的花盆一般都处于黑暗之下。而这些无比细长的水草便伸展到深水池与浅水池交界之处,汲取着来自天花板照下的微弱阳光。据品尝过水草的流浪者称,它们的味道与口感有些类似芦荟。
发光水藻
完全处于黑暗区域之下的一种盆栽类型,通常长度不会超过两米,但其边缘会和深海鱼一样发光。并且似乎会根据其状态进行颜色变化,如黄色、绿色、红色等,目前尚不知颜色代表着什么意义。
珊瑚
流浪者第一次抵达这一深水区域与池底后惊奇地发现。大量类似珊瑚的物质也“生长”5在花盆之上。这些珊瑚颜色各异,并且散发出各种颜色的光芒,十分耀眼。
盆栽在整个深水池内担当着最为重要的角色——生产者。没有其存在,深水池内的实体构成将顷刻土崩瓦解。
这是水中香囊的照片
水中香囊
在后续的不断向深水池的探索中流浪者发现,有许多水中香囊散落在池底。似乎对于层级内的实体而言,水下无形的压力对他们依旧产生作用,导致这些球形凝胶的体型都没有生长超过5cm,没有出现过无限膨胀的现象。
水中香囊绝大部分的时间皆不会自行的进行游动,它们基本上随着水流随波逐流。漂流的它们一旦发现附近出现盆栽,它们就会将体内的储水排出来靠近这些盆栽。在水中香囊靠近盆栽后,水中香囊便会吸附在其花盆之上。
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在从盆栽上汲取营养,但这一行为对盆栽而言往往是慢性致死的行为。常有流浪者称有些时候一些盆栽会突然消散化作脓水,而底部的花盆处则将会向四周发散出大量的水中香囊个体。
一群蓝色水晶集鱼
水晶鱼
在深水池光线几乎消失的深水之下,活跃着大量鱼类实体,它们因为有着相近的特征,故都被流浪者称作“水晶鱼”。这类鱼类实体最明显的一个共性就是,它们的身体完全透明,但与透明鱼6不同,它们的骨骼内脏透过鱼的皮肤却完全看不到。绝大部分水晶鱼生活的区域都极度黑暗,所以与前厅的深水鱼类一样,它们通常都进化出了发光器官,一般为发光的条纹与鳍。部分小型水晶鱼以水中养分维生,而体型稍大一些的水晶鱼则一般以水中香囊为食物来源。目前发现的水晶鱼种类有:
蓝色集鱼
常见于深水池内的一类水晶鱼,其特征为荧冒蓝色幽光的身体。个体体长均不超过5cm,集群活动,以水中微生物及其养分为食。不会对掠食者或流浪者做出反应,就算流浪者有意抓捕也不会做出其他行为。可被流浪者用手随意抓取,不会挣扎。
黄色游鱼
属于常见类型的一类水晶鱼,其特征为鱼额头那块如同灯泡一般的黄色发光器官。个体体长大概处于10cm上下,个体活跃,以水中游动的水中香囊为食。游动速度极快,似乎喜欢与任何活物进行速度比试,经常会尝试与大幅度扭动鱼尾来挑衅流浪者与之竞速。从未见过有静止的游鱼。
红色斗鱼
经常出没于鱼群当中的一种水晶鱼种类,其特征为类似战士脸上的花纹一般的红色发光条纹。个体略小于游鱼但大于集鱼,独行独往,以各种失败者为食。如同其名,斗鱼喜欢寻找任何活动的物体进行决斗,通常以撞击或者啄食进行,也会尝试与流浪者进行决斗,其撞击力度类似羽毛球击中身体。一旦斗鱼选定了决斗对象后,那么它便会锲而不舍的撞击对方,如果另一方被其消耗致死,斗鱼便会一点点吃下对方的尸体。
一群玻璃水母
玻璃水母
在深水池光线缺乏区域发现的另一种物种,其外貌与前厅的水母十分相似,但身体材质触碰起来十分类似玻璃且冒着幽幽青光,因此得名——玻璃水母。
与前厅水母类似,玻璃水母平时不会游动,通常以集群为形式在一片区域内静置。流浪者触碰玻璃水母的皮肤时会感到类似轻微静电一般的电击,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第二次电击。其皮肤的触感类似玻璃一般顺滑,但是用力按下后又会出现一个坑,随后逐渐恢复原样。
但玻璃水母所产生的电流对于深水池内的众多生物而言往往是致命的,尤其是水晶鱼。一旦水晶鱼触碰到玻璃水母的身体,那么前者将会立刻被麻痹,随后玻璃水母将使用其触手将被麻痹的水晶鱼送入胃腔内。被送入胃腔的猎物将会很快被消化,这通常只需要一到两个小时。
有时流浪者能够发现一大群玻璃水母在一起犹如跳舞一般互相游动,并且散发的青色光芒出现了由蓝色逐渐到绿色、黄色、红色、紫色的变化。目前尚不得知这一行为对于玻璃水母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张歌鲸的手绘图
歌鲸
起初流浪者总是能够在深水池内听到类似歌声又类似共鸣一样的声音,一开始这被认为是一种层级效应。直到一队流浪者在深水池下潜到深度约-3400m时发现了歌鲸的身影。
此层级内的歌鲸与通常个体有着显著区别。深水池内的歌鲸的外壳变得更加坚硬,这导致即使流浪者有对歌鲸产生暴力行为的倾向,歌鲸也不会理会流浪者。并且在歌鲸附近任何电子设备都将失灵7。歌鲸在深水池内通常以吸入的小型实体为食,这包括水中香囊、水晶鱼与玻璃水母。但如果有体型偏大的物体被吸入如流浪者,那么流浪者将会被歌鲸从鼻孔处喷出。
歌鲸的“鲸落”对于深水池内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死亡歌鲸的尸体将不断地分解出营养物质并滋养这一区域内的水生实体,盆栽与小型水晶鱼则是获益最大的一方。
与流浪者对视的河鲀
河鲀
“河鲀”是一种与前厅的河豚外形相似的鱼类实体,平均体长约30cm。在流浪者的观察报告中,河鲀常出现在深水池中水温较暖(高于27℃)的区域。与前厅中的河豚显著不同的是,该实体更倾向栖息于光线较为充足、水深较浅(浅于-100m)的区域,也会出现在深水瓷砖墙壁上的电灯附近;而前者则是一种典型的底栖鱼类。河鲀会对无攻击性的实体或流浪者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做出诸如“对视”的行为。然而,在受到刺激或威胁时,河鲀会吸入周围的水或空气8并膨胀成为一个带刺的球体,防止入侵者靠近自己。倘若流浪者不慎触碰到这些尖刺,皮肤会出现瘙痒、红肿的中毒症状,严重者会感到四肢刺痛、肌肉无力。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消失,同时水中香囊的分泌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河鲀同样也是构成深水池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们以部分盆栽和小型鱼类实体为食。当遭遇与自身体型相当的攻击性实体(如斗鱼)时,河鲀会进入上述的膨胀状态,以此试图规避来自天敌的伤害并给予反击。然而,当对方体型过大时,河鲀同样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如歌鲸9。
河鲀肉质鲜美,同样是流浪者钟爱的料理之一。下文提及的“深蓝食堂”内也会供应河鲀料理。然而,由于抓捕难度大、烹饪工序复杂、体内毒素留存风险等一系列原因,餐厅售卖的河鲀料理始终价格不菲,只有少数流浪者能够消受。
稀有实体
同样被确认在深水池内出现的实体,但数量稀少鲜有报告记录,因过于稀缺而无法得知它们与深水池生态的关系。
水泡金鱼
一个水泡金鱼个体
深水池内一种奇特的实体,常常出现在黑暗区域。水泡金鱼的出现常常与流浪者有关,并且似乎一切行为都围绕着流浪者展开,因此对其的生态考察极其匮乏。水泡金鱼是一种外貌类似大型水泡并包裹着复数金鱼的球形实体,其内部不同的金鱼都可以被视为该实体的某种活动器官。有些时候气泡内部也可能出现诸如水草、石子、活动的气泡等物品,但这都不会影响水泡金鱼的活动。水泡金鱼的水泡部分极具韧性,就算使用尖锐物也无法刺破水泡。
当流浪者逐渐深入深水池而没有开启灯光时,这些水泡金鱼就会罕见地从不知何处游过来并尝试为流浪者带路,其本身如同电灯泡一般,相较于其他发光实体而言,水泡金鱼就如同一盏明灯。它们的动机似乎很简单,就只是尝试为流浪者照明,越是深入黑暗,围过来带路的水泡金鱼就越多。它们似乎能够一定程度地预判流浪者想要朝什么方向游动,并朝哪个方向带路。如果遭遇类似歌鲸而导致电灯失灵的时候,可以仰仗这些金鱼们进行活动。
在浅水池罕见发现的水游者个体
水游者
根据逐渐增多的目击记录,确认邻里守望的亚种水游者会出现在此层级内。但流浪者无须担心,该实体虽被确认为是水游者,但在此层级内它们似乎也发生了各种形式的特化。此层级内它们通常以个体形式活动,但是它们的体型与一般的水游者不同,其大小与一颗棒球相当;并且其用于活动的那些类似视神经的触手看起来也都消失了,整个水游者只是一个孤零零的眼球;甚至最具标志性的静电干扰似乎也极其微弱。也许是因为上述原因,这些水游者极其罕见,并且遭遇流浪者后便会迅速逃离。
但它们的速度极快,流浪者很难追赶上这些实体,因为这些水游者将会在五分钟之内消失在流浪者的视野当中。它们也是极少数会出现在浅水池内的实体。因小巧且基本无害的特质,有大量流浪者出高价以希望买取活体的水游者,用途不明。
极其罕见的照片
流彩水母
极度罕见的实体,在那唯一的一张抓拍相片出现以前,此实体一直被认为是传说一般的存在。流彩水母只会出现在断水层(即-6600m以下)之下,该区域本身便几乎没有流浪者抵达过,甚至连断水层是否存在当时也还在论证中。种种困难加之流彩水母也并非一种数量众多的实体,这使得流浪者能够遭遇该实体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流彩水母通体透明,在没有发出那耀眼的光芒时几乎看不到其身影。但是其一旦开始发光,那么整个漆黑的深渊将立刻变得犹如歌舞厅一般绚丽多彩。目前已知流彩水母可以发出全部可见光段(波长390~780nm)的颜色,并且亮度可以直接照亮其附近的区域。除此之外流浪者还可以听到一些类似“歌声”的声音,与歌鲸不同,这些声音并非共鸣而是接近风吹过一些金属物发出的近似于“布灵布灵”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的流浪者表示他们会立刻感到宁静。
根据发现人口述后由软件生成的图片10
长鼻鲟
仅仅发现过一次的实体,发现这种实体的流浪者称,该实体为一条体型长约一米的大型鱼类,被目击时该实体正在捕食水晶鱼。这条鱼型实体类似鼻子的地方呈圆柱状向外突出,并在前端平扁且收窄。眼睛极小几乎难以察觉,但仔细观察仍可以看到。体型细长呈流线型,背鳍相较于其他鱼类略靠后。似乎没有鳞片,身体呈灰色而腹部则为白色。
发现该实体的那名流浪者称,根据他在前厅所学的水生生物知识,这种实体应属于一种鲟鱼,故将其称为长鼻鲟。但后续流浪者似乎有意回避他发现长鼻鲟的位置,直到之后这名流浪者失踪。自此之后长鼻鲟没有任何新的发现记录。
基地、前哨与社区
M.E.G.层群C“度假村”基地
M.E.G.不知以何种办法将大量漂浮物带入了此层级内,并在水面上搭建了一处规模不大的平台区。可供流浪者在水面上休息,核载20人。
超劲爽!!!饮料厅
由后室贸易无限公司在深水池一处深度达-600m左右的边壁上凿出的一块空间所开的饮料店。饮料清单与冰水间一模一样,似乎是通过配送员直接从冰水间内带过来的。
深蓝食堂
由后室厨师联盟所在超劲爽!!!饮料厅约100~200m外的地方以同样方式所开的一家料理店,专攻鱼料理。接受流浪者所抓捕的鱼类实体代替餐食金额。
E.P.B.深水研究站点
在深水池内有多个站点用于研究深水类科研项目,可提供为流浪者设备充电、探测仪器出租等帮助手段。
入口与出口
入口
- 在Level C-397的水下睡着,醒来将会来到此层级的浅水池。
- 在Level C-51水中发现一个彩色塑料管道,进入后可来到此层级的深水池。
- 在Level C-83的冻洋中失去意识前抓住一只通体蓝色的河豚,有小概率在醒来后来到此层级的深水池。
- 在Structure C-452的泳池中误呛入含有较高浓度次氯酸钠的水11有概率会来到此层级的浅水池。
出口
- 在深水池的边壁上发现一处灰水泥管进入可到达Level C-51的水中,但小心呛水。
- 顺着水面埋头游泳可以来到Level C-303。
- 发现一个极其罕见的瓷砖旋转楼梯,顺着走到二楼可到达Level 37。
- 在浅水区钻过一个透明材质的游泳圈,可到达Level C-353的泳池中。
- 切入池壁上一片粉紫色相间的瓷砖区域可到达Level C-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