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1
- {$one}
- {$two}
- {$three}
上午的白鸽镇街景,需注意任何提示性标识的指示。
小镇居民
Level C-480是一座小型城镇聚落,有较多低层传统西欧风格的房屋,因在任何时候都会在此聚集大量不同种群的鸽子而称为“白鸽镇”。尽管眺望远方时总会看到类似于高山和森林的自然地貌,但无论朝着这些区域的方向前进多久都无法离开城镇区域,且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前进足够长后总会回到原位,但流浪者不会感受到任何空间上的扭曲和视觉上的变化,建筑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
小镇所在区域是一处完全平直的空间,肉眼可见的区域内没有任何高低不平的地方,不见任何上下坡和置于室外的楼梯,几乎所有地面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小镇内所有社区均由单一的民居建筑和社区构成,没有发现任何集市、经营商和非生产性建筑等公共场所,街道和巷道内没有共同分享的活动区域,曾有设置精神堡垒和公园的地块,但多已拆除。
虽然这些本地人都宣传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但仍然发现了诸多不协调的社区规范和行为:
- 本地人似乎无法理解这些标识牌所指含义,且会对能够解读这些标识含义的任何抱有较大的敌意。
- 尽管大多数民居屋内都有饮水机,但本地人并不会使用,通常是前往码头盛接或收集雨水。这总会打湿他们的翅膀,故而总会与流浪者交易淡水,杏仁水也可以进行交易,但会被形容为“有股怪味”。
- 几乎所有树木都是超过二十年以上的树龄。本地人似乎因为无法理解木本植物的存在而远离所有的树木,并声称这些树木是“在晚上会发出沙沙声”而让人害怕的,他们在树木周围设立护栏,并告诫进入小镇的流浪者小心这些生物。种子从树上掉落被认为是如同下雨和冰雹类似的特殊气象,而非来自于树木。
- 本地人的日常食谱中只有从小镇正北面的码头捕获的鲱鱼和岸边的螃蟹。尽管在海面上存在大量渔船,但这些船只从不出航且没有任何本地人掌握行驶船只的技能;渔夫们总是从岸边一艘艘跳到船上,然后俯在船沿伸手从水下捞鱼,有时会直接伸头进水中用嘴衔鱼。本地人通常是夜晚外出捕鱼,渔获会在日出前后送往集市售卖,然后渔民会回到家中休息到中午。本地人不会使用民居内的灶炉,也不愿意接触外表为金属的设备;他们唯一会使用的电器是烤炉,也只用于烤面包。
- 几乎所有建筑都是可以进入的,但在室内也不存在任何可连通二楼或地下一层的构件。在与本地人的交谈中发现,如“上下” “高低” 等提及比当前更低或更高位置的相关概念可被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但本地人大多不情愿或不敢进行讨论,且尽可能避免在公众场合谈及有关内容。
部分抱有善意的居民会在隐秘的地方小声提醒流浪者,但多数居民在听到相关字词时会立刻捂耳远离(位于眼睛后下方)。即便在室外可以看见二层有人生活的痕迹,但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发现可供垂直交通使用的物件,包括楼梯、绳子、台阶以及可构成踏步的结构。本地人对流浪者们的存在并不在意,但若有流浪者尝试到达建筑二层和挖掘地面,则可能会遭遇不幸;曾有流浪者报告过从二楼传来无法忽视的异味。
白鸽镇特色的开窗方式
在小镇内活动的流浪者总会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注视感,但大多都无法找到准确的视线来源。通常这种注视感会被归因于周围的窗户,但若尝试与建筑物的窗户对视,反而受注视感会短暂消失,直至移开视线或眨眼。这种注视感会随着驻留时间逐渐增强,若无法适应这种感受则会变得难以继续在此活动。
无处不在的注视感会逐渐演变成空想性错视,即任何构成倒三角形的三点构图物品都会被错认为人脸,且总会在那些被视作眼睛的物体上感受到持续的凝视感,有时在闭眼、视野盲区和阴影中会浮现出一直睁开的眼睛,严重者甚至会在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直接看到眼睛附着在任何物体表面的幻觉。
曾有报告称建筑窗户中心开洞的区域会如同转动眼球一般左右平移,但任何对这一现象摄影的尝试都会得到正常结果,这也经常会被认为是在层级内长时间滞留导致的幻觉。
Level C-480由一个在多层级间流动的小型流浪者聚落报告,其声称在一个浓雾天气沿着公路直走时到达了此层级,经确认与已公示的多个公路层级描述不符后确信这是一个未记录的层级。从踏入小镇的那一刻起,流浪者们立刻受到本地人关注,他们似乎对流浪者的模样、生活习惯、族群情况等信息都十分好奇,但仅限于博物性质的求知,而非对某一流浪者或与其它流浪者社区的特殊关切,从交流过程中发现,本地人似乎缺乏对流浪者这一群体的认知,可能此前从未有流浪者到达此层级。
基地、前哨与社区
少数不会引起不适的个例,即使没有任何人曾去过较高的位置
小镇内最活跃的社群是本地原生住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未主动去过其它层级,仅在本地活动,偶尔有需要外出需求的都会通过小镇主干道直接步行前往其他层级1,而非流浪者经常使用的借助与建筑物和特殊行为轨迹实施切行的方式。因而本地人对流浪者这一来自前厅的特殊群体并不了解,缺乏对切行的相关认知,也因此层级少有实体出没而缺乏绝大多数的流浪者生存常识。
仅有极少数本地人会选择离开小镇经商,通常是用面包、鲱鱼腌制品和鱼干对外以物易物,这些流动性较大的居民被称为流鸽。这类人群会在离开时将面包揉碎并撒在走过的路上,他们确信这可以让迷途的人找到白鸽镇,也可以帮助他们指引家的方向。
通常在小镇位于中心的区域是原住民用作集市或内部会议之处,且会在正中心的白鸽广场上日常活动。尽管居民都长着如同白鸽一般的头部,但他们的生理构造和日常生活规范与人类无异,居民间使用一种类似雷州话和电白海话混合的闽南语方言,但据他们所说自祖辈以来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各个家庭间以物易物为主。多数居民都会在正北面的码头出海捕鱼,且日常膳食多以各类鲱鱼和贝蚌为主。
在本地居民口耳相传中存在一个生活在船上的群体,称之为“疍民”。这一群体终生都不会上岸,仅有极少数时间会用手和浆划向岸边进行交易,大多数也是较为罕见的深海鱼、海参、海胆等,交易过去的货物通常是淡水和螃蟹。由于这一群体相隔数十年才会靠岸一次,故而当前仍对此知之甚少。
流浪者至今未曾在此成功设立驻地、住所和暂留地等居住用地,且本地人似乎并不排斥流浪者的到访,但不欢迎流浪者侵占社区的领地和民居在此常住;若是独居或身患残疾的流浪者,本地人则愿意接受他们在此居住,但需要注意缺失的肢体会长出如同鸽子般的翅膀,且生出细密的毳毛。
出口和入口
目前已发现大量可直接进入此处的其他层级,区别于其它会在进入时身边的环境会发生改变或进入时身体会暂时与建筑物交叠重合的切行方式,所有已知的进入途径都似乎融入了两个层级之间的环境,这导致大量进入这一层级的流浪者通常难以意识到自己已进入此处。流浪者有时是行进在空旷的高速公路2、曾经过开荒的野地3、浓雾中的平原4,或是在尽头处发出微光的昏暗隧道5内,但当回过神时会发生自己已经身处其中,似乎进入层级的过程总是受忽略、不起眼或无法目见的,尽管在层级间在建筑风格、地理环境和气象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流浪者似乎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
若是从其它层级经由步行和驾驶交通工具的方式前往层级,则总会在通过连接小镇主干道的公路或通往小镇各巷口的土路到达,无论通过任何渠道踏入小镇范围以内,都会遭遇浓雾天气,随后从天空中飞落若干只白鸽进行问询,任何驱赶白鸽或拒绝回答的尝试都会导致其去往其它层级(通常是生存难度较高的层级),仅有回答通过的流浪者可以顺利进入其中。以下为基本问询的对答表:问 | 答 |
---|---|
你为什么进入小镇? | 我无处可去。 |
进入小镇有何目的? | 没有目的/无处可去。 |
你是否从更高/低处来? | 我寻求平等而来。 |
你是否曾来过小镇? | 从未来过。 |
你是否曾见过白鸽? | 从未见过。 |
多数经过以上问询后,白鸽将会放行并提出建议:“不要在小镇里飞行,不要在小镇里伤害鸽子。” 假如在问询中说:“我跟随面包屑而来”,则会直接放行进入小镇。在多年前就已从多个渠道确认此层级的存在,但至今鲜有人真正到达此处,这被认为是切入此层级时遭到的问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