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
--logo-image: none;
--white-monochrome: var(--accent-one);
--pale-gray-monochrome: var(--accent-two);
--light-gray-monochrome: var(--accent-one);
--gray-monochrome: var(--accent-one);
--dark-gray-monochrome: var(--accent-middle);
--black-monochrome: var(--accent-one);
--medium-accent: var(--accent-two);
--pale-accent: var(--accent-middle);
--bright-accent: var(--accent-middle);
--dark-accent: var(--accent-middle);
--alt-accent: var(--accent-middle);
/*SWATCH EDITS*/
--swatch-text-light: var(--accent-one);
--swatch-text-secondary-color: var(--accent-one);
--swatch-topmenu-bg-color: var(--accent-two); /*GRADIENT*/
--swatch-topmenu-border-color: var(--accent-one);
--swatch-menutxt-light-color: var(--accent-two);
--swatch-menutxt-dark-color: var(--accent-two);
--quote-shadow: none;
--header-text-shadow: none;
/* THEME VARIABLES */
--accent-one: var(--black);
--accent-two: var(--white);
--accent-middle: var(--gray);
--white: 255, 255, 255;
--black: 0, 0, 0;
--gray: 125, 125, 125;
}
.lightblock, .styled-quote {
background: rgb(var(--accent-two));
color: rgb(var(--accent-one));
}
.darkblock, .dark-styled-quote {
background: rgb(var(--accent-one));
color: rgb(var(--accent-two));
}
div.scp-image-block div.scp-image-caption {
background-color: rgb(var(--accent-two));
border: 2px solid rgb(var(--accent-one));
}
#top-bar {
--swatch-text-secondary-color: var(--accent-two--accent-one);
}
#page-content table.wiki-content-table {
--tables-header-bg: var(--accent-one);
--tables-header-txt: var(--accent-two);
}
.footnotes-footer {
--footnotes-footer-text-color: var(--accent-two);
}
div.wiki-note {
--note-color: var(--accent-middle);
}
.code, .page-source {
background-color: rgb(var(--accent-two));
color: rgb(var(--accent-one));
}
#who-rated-page-area > div > span[style*="color"] {
color: rgb(var(--accent-middle)) !important;
}
#side-bar {
--sidebar-bg-color: var(--swatch-secondary-color);
}
.wd-editor-toolbar-panel ul li {
background-color: #222;
}
/* 翻译修复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ackground-color: rgb(var(--accent-middle));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68px) {
body::-webkit-scrollbar {
display: none;
}
}
form#edit-page-form .edit-page-bottomtable tr>td:nth-of-type(1)>div:nth-of-type(1) textarea,
form#edit-page-form .edit-page-bottomtable tr>td:nth-of-type(1)>div:nth-of-type(1):focus-within textarea {
color: rgb(var(--swatch-secondary-color));
}
如何使用: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class=等级
]]
class 处的可用参数包括以下内容,支持简繁体及英文输入。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0 |
1 |
2 |
3 |
4 |
5 |
0 |
1 |
2 |
3 |
4 |
5 |
0 |
1 |
2 |
3 |
4 |
5 |
unknown |
未知 |
未知 |
habitable |
宜居 |
宜居 |
deadzone |
死区 |
死區 |
pending |
等待分级 |
等待分級 |
n/a |
不适用 |
不適用 |
amended |
修正 |
修正 |
omega |
终结 |
終結 |
该组件支持简繁切换,如下方代码所示: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
]]
在
lang 处选择语言,cn 表示简体中文,tr 表示繁体中文,不填默认选择简体中文。
自定义等级
[[include :backrooms-wiki-cn:component:level-class
|lang=cn/tr
|class=等级名字
|color=#000000(带有井号的十六进制色号代码。)
|image=链接(至图片的链接。)
|one=在这
|two=随便
|three=放文字
]]
使用 CSS 进行自定义:
你可以使用 CSS 进行额外的自定义,将代码放入到 [[module css]] 中或者是放入到页面的版式内都可以。在这一组件中,不要把 [[module css]] 放在 [[include]] 里面,把它放在那个的下面或者是页面的顶部或底部。
将这些代码放入到你的页面/版式中以编辑所有的颜色,因为组件的 |color= 部分仅能控制背景: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 字体 */
--sd-font: Poppins, Noto Sans SC, Noto Serif SC;
/* 边框 */
--sd-border: var(--gray-monochrome); /* 大多数等级 */
--sd-border-secondary: 0, 0, 0; /* 不适用 */
--sd-border-deadzone: 20, 0, 0; /* 死区 */
/* 标志 */
--sd-symbol: var(--sd-border) !important; /* 大多数标志 */
--sd-symbol-secondary: 255, 255, 255; /* 4 级以上的是白色 */
/* 文本 */
--sd-bullets: var(--sd-border) !important; /* 点句符文本颜色 */
--sd-text: var(--swatch-text-secondary-color); /* 顶部框文本颜色 */
/* 等级颜色 */
--class-0: 247, 227, 117;
--class-1: 247, 227, 117;
--class-1: 255, 201, 14;
--class-2: 245, 156, 0;
--class-3: 249, 90, 0;
--class-4: 254, 23, 1;
--class-5: 175, 6, 6;
--class-unknown: 38, 38, 38;
--class-habitable: 26, 128, 111;
--class-deadzone: 44, 13, 12;
--class-pending: 182, 182, 182;
--class-n-a: 38, 38, 38;
--class-amended: 185, 135, 212;
--class-omega: 25, 46, 255;
}
[[/module]]
旧版颜色:
如果你不喜欢新版的样式,想要用回旧版的红色边框色,只需要在你的页面中与组件一同引入下方的代码:
[[module css]]
.sd-container {
--sd-border: 90, 29, 27;
--sd-image: 90, 29, 27;
--sd-symbol: 90, 29, 27;
}
[[/module]]
Level C-1352是后室C层群的第1352层。
描述:
Level C-1352大致结构与布局与19世纪,欧洲部分受哥特式复兴理论影响的地区相似,充斥着大量由灰白色砖石所建造的哥特式建筑,其中以住宅居多。建筑下半部分布满裂痕,砖石脱落,生长着密集的盐晶,墙体有明显的受潮痕迹,其如白癜风病人的皮肤般斑驳,且它们过于相似的颜色和结构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晕眩感,容易迷失方向。
单调的灰色建筑鳞次栉比的排列在街道两侧,如同两座沉闷斑驳的古老城墙,走在被夹在其中的街道上,很快就会败在那可怕的寂静和压抑之下。相比于建筑,相同砖石材质的街道也同样单调压抑,只不过相比于建筑斑驳墙壁它相对完整,虽然也生长着密集的盐晶,但也远没有墙壁上的那么厚实,更多隐藏在街道的砖石之下。
街道的砖石下淤积着浑浊的液体,一些灰白色泡沫与未知絮状物混杂在其中,大量盐晶交错生长将砖石撑起,同时这也意味着流浪者的脚步和脚下的砖石随时都可能因盐晶的碎裂而下陷,街道因此变得寸步难行。带着轻微咸味的恶臭的气体会从下陷处喷出,并伴随着盐晶碎裂的声响飘散在空旷的街道中,恍惚感从鼻腔迅速扩散到流浪者的四肢百骸,渺远的海浪声与较为清晰的、慌乱的脚步声钻入大脑,身体被冰冷的感觉环绕,仿佛被抛弃在冰冷的海水中,孤独而又无助。
流浪者对时间和距离的感知被恍惚消磨,麻木的大脑随着身体沿着街道行走,随后离开城镇一路穿过被盐晶覆盖的平原。平原的景色高度相似,在盐晶的覆盖下一片纯白,零星的低矮墓碑如杂草般随意生长,一直延伸到连视野也无法先于脚步抵达的尽头。盐晶在脚底碎裂的痕迹清晰可见,连其碎裂的细微声响也清晰可闻,在寂静中更点缀着逝去的孤独感。
穿过草原,尽头是一片同样被盐晶覆盖的纯白悬崖,首尾相接将整片层级分割成环形,碎裂的盐晶没过小腿,细碎而锋利的边缘切割皮肉,却因过于细小而无法阻拦失足者因脱力从崖边滚落。而崖壁中埋藏着极为复杂的疏水结构,大部分已经坍塌,管道被生长的盐晶破坏,其中淤积着腐臭污水和恶臭的泥沙。而悬崖下则是一望无际、注视时莫名感到强烈恍惚和眩晕的大海,大量巨大的盐晶一簇簇穿过海面,在阳光下泛着洁白柔和的光芒,几乎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分割成一块块湖泊,流浪者会感受到怪异的静谧感。
特殊现象
回溯
本层级会周期性的发生回溯现象。
凝成团块状的尸体从平原尽头的墓碑下显露,浸泡在体内流出的未知液体中,盐晶取代皮肉将高度腐烂的尸体染白,注视时其样貌会被恍惚感遮蔽。尸体中会传来悠远的海浪声,细小的盐晶随着冰冷的海水渗出体表。尸体诡异的扭曲,似被巨力碾压,瞳孔不合理的扩散几乎占满整个眼球,其中倒映着汹涌的海浪与海浪肆虐下的一片狼藉。海浪从逐渐开裂的瞳孔中喷涌而出,身体也随之碎裂与海浪一同撒向天空,化作洁白的盐晶。
喷涌未完全停歇,盐晶便已纷纷落下落下。盐晶雪将恍惚感扩大到整个层级,并在一阵不清明的扭曲中发生变化,置身其中的流浪者会感觉到身体逐渐失去知觉,意识也模糊不清无法控制自己也无法认知自己,只有视觉仍然清晰的、徒劳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寂静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商贩热情叫卖,小贩在街头拦路推销,冷清的街道有了些人气,人声与烟火气一同升起。不过随着突然降下的暴雨,平日从未有的若隐若现的海浪声从远处传来,不祥的预感与莫名的恐慌从人们内心浮现。
人们不约而同地望向海浪声的方向。恐慌逐渐在沉默中蔓延,似要逃跑却又迟疑不定,木桩般在暴雨中议论着。随着脚下疏水结构不堪重负的的震感,一声巨响如一道惊雷将人们心中仅存的侥幸击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如野兽的咆哮,蓝到近乎发黑的巨浪从视线尽头扑来摧毁沿途的一切,人群这才一个激灵般四散奔逃。冰冷与恐惧将它们拖入海底,窒息感扼住咽喉冲击力折断四肢,最后只留下纯粹的无助将它们推入绝望的深渊。
海水渐渐消退露出陆地,幸存者们将泡烂的建筑修缮,安葬能找到的尸体,并将瓷砖重新铺设。洪水褪去它们将家园重建,却没有任何人为此开心,因为恍惚感已在它们早已麻木的精神中扎根。不应存在的人出现在它们之间,早已死去者回到生前的故乡。死者将他们带向海边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手牵手笑着走入冰冷的海水中。随后恍惚感逐渐消散,流浪者会从悬崖边醒来。
潮汐
潮汐现象分为潮涨与潮落两部分。潮涨发生时海水会不定期上涨,直至将层级完全掩没,在此期间恍惚感带来的影响会逐渐变强。当海水上涨到极限后会逐渐下降,直至海水完全消失裸露出海床,此为潮落,代表一轮潮汐现象结束。
基地,前哨和社区
该层级不存在已知的基地、前哨和社区。
入口和出口
入口
- 从Level C-1351的海上离开,可以来到这里,从悬崖边缘进入该层级。当从岸边登陆时,身后正常的海岸和船只会在视线移开后迅速化为盐晶坠入崖底。
- 在Level 11,当一座哥特式建筑高楼大厦突兀的出现在高楼大厦之间,其附近的街道和建筑长出盐晶,进入其中,或等待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变成哥特式建筑,直到现代痕迹完全消失,即可来到该层级。
出口
- 有概率在搁浅的沉船中找到挂载的小船和仍能使用的升降机,可以乘坐它从海面离开该层级,直到完全消失后即可来到任意存在海洋的层级。
- 如果流浪者能在回溯时说服它们离开此地,回溯会提前结束,流浪者将来到任意存在海洋的层级。
- 如果流浪者能从该层级的边缘找到燃烧后的柴堆,并将其中的灰色颗粒倾倒在海水中,直到海水变成黑色,就会发现盐晶已尽数消融,流浪者将来到Level C-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