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ity C-51 - “虫群”
评分: +35+x

实体编号:C-51

栖息地:多地

描述:

虫群是一大类生物的统称,在种类上分布上似乎接近于前厅的昆虫纲生物,但拥有着快得多的演化速度和适应力,其原因非常值得探究。由于内部种类仍在随着种群的扩散不断增加,虫群的更多信息也非常值得被记录。目前的虫群的种群规模仍在随着不断地适应各层级的生态环境而扩大,但由于大部分种群体型过小,目前来说除非主动激怒或伤害个体,否则不会有太大威胁。

行为:

由于虫群的种群过多,其行为模式也是不固定的,但其种群的习性从大体规律上说,大致为攻击性与环境的恶劣程度成反比,但此仅为参考,其下种群的详细信息仍需要随时进行记录。不同的虫群种群对人类的态度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群可能会袭击人类,但另一些可能会持中立态度或帮助人类。但大多数情况下,已知的虫群种群都被报告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区域”,这似乎意味着其演化是在极短的时间中发生的,并且晚于已有的记录。

生物学特征: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虫群的个体身体结构和外观与前厅的昆虫纲生物基本上无差别,但是具有着极快的演化速度。在不同环境下的虫群实体即使是数代之间也会有着极大的差异,虫群会演化出突变品种加入层级的生态系统,如果层级中并不存在生态系统则会大量繁殖和演化直至形成可以运行的生态系统。除少部分环境过于恶劣的层级外,均发现了不同虫群种群的活动迹象。

已经发现的虫群种群包括了外形上类似于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以及鳞翅目的昆虫,并且已经被记录的发现中,虫群的体型等方面也都接近于前厅昆虫,但部分具有群居性或者剧毒性的虫群仍会成为巨大的威胁。其中类似于膜翅目特征的昆虫同样具有真社会性行为,并且一部分不同的虫群种群也存在天敌关系。

当一种虫群的种群达到一定规模后,虫群会产生被称为“领主”的特殊个体,领主可以在一种程度上控制其对应种群的个体的行为,但不同种群的领主对自身种群的控制程度有着巨大差异,例如社会性的虫群种群领主的控制能力明显强于非社会性的虫群种群。领主个体难以被杀死,即使被杀死也会从对应的种群的虫卵中再次出现,目前未发现已灭绝的虫群种群的领主,据推测可能此种方式能够杀死领主。

虫群被发现与一种被称为苔原的实体共生,两者可以在一个层级内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且可以对本地的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造。

发现记录:

最早发现的虫群已经难以追溯,有理论认为可能后室的所有层级的昆虫都是虫群,但最早的M.E.G与领主个体的接触的层级为枢纽,在当时为其主动进入M.E.G.的所处地区并被发现,目前这个领主个体已被捕获,并且被试图作为与虫群的沟通渠道,后来也在更多的层级中发现了不同的领主个体。

访谈记录:

行为准则:

应当:

  • 随时记录相关信息
  • 保持友好

不应:

  • 攻击个体
  • 破坏其栖息环境
  • 主动踏入活动区域
  • 随意攻击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