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ity C-492 - “热辣馒头”

IETS:1E
IETS
:1
智能:E
评分: +17+x

实体编号:C-492

栖息地:有识血肉巢穴周边及人类聚集地周边,大型聚落周边可能有种植农场存在,野生种群分布在各个层级适合真菌生长的环境中。

描述

火辣馒头基因序列能明显确认部分来自辣椒、绿玉树和马勃,这是三种前厅常见的农作物,推测后室生成环境时对这些作物进行了错误的反射和混合,并添加了额外的特殊结构。

基于其化学成分以及部分探索者的实践(未经允许,不鼓励这一行为)确定该实体可在简易清洗后直接食用,但因其口感过于辛辣,会严重刺激消化道引起胃灼痛、痉挛以及腹泻反应。

由于火辣馒头的特殊成分,目前它己作为一种广泛的娱乐性消费品兼调味品在后室中进行流通,许多探索者已经养成长期使用的习惯,因此这一种群伴随探索者的足迹扩张到广泛区域。

生物学

如其名字展现的,火辣馒头最具辨认性的外形近似一个椭圆体或者扁球体,与馒头外观相似但是要庞大的多,在成熟期的平均直径可达到30厘米,而目前有记录最大的个体直径超过1米。
因其在生长不同阶段变化较大,可将其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进行研究,以下内容同时说明其在对应时间段内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孢芽期

一颗火辣馒头孢子落入可生长区域后,这颗孢子会迅速激活并开始自我分化,形成简易的根系系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分,并且迅速向其他柔软湿润的土壤表层区域进行扩张,形成一个占地面积极广但却不深入的表层菌丝伪根系统。

表层系统通常呈红色并且有紫色的血管样纹路,生长较为密集的系统则完全呈现紫色,分析显示其中含有视黄素,具有一定的光线吸收和能量转化能力,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细胞器,因此效率并不高。

与其他大部分生物存在的显著差异是火辣馒头个体间没有免疫排斥机制,这使所有火辣馒头个体能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菌丝系统。

因此火辣馒头的发育速度和落在这一区域的孢子数量呈正比,当落下孢子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本地菌群完全无法与火辣馒头对抗,因此该实体在某些地区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未破坏。

幼年期

幼年期的显著标志是根系的中部出现一个明显的大型硬质肿块,通常而言呈深黑色或灰白色,略微透明,有光泽。

此部位将是未来生长的主体,也是实体突破地面的唯一部分,通常来说,一群彼此连接的个体只会诞生一个肿块,除非原本的肿块生长被阻挡或是直接被毁坏,否则通常不会诞生更多肿块。

但是和成熟期松软庞大的团状物不同,该肿块在幼年期时极其坚硬,水分含量较少。其中含有大量生物碱,具有较强毒性,食用后很有可能导致窒息、恶心、头晕,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或脑缺血致死。

在幼年期的时候,根系显著发展除了像菌丝体一样的尾根,也会发展出真正近似于植物的拥有深入土壤能力的长根系,这使得其资源获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显著增强其蔓延能力,并且减少其被拔出破坏的风险。

壮年期

这一时期,火辣馒头会变得非常明显,根系完全停止扩张,并且将全部养分供应给上半部分的肿块使其迅速成长。

肿块的体积将迅速膨胀至原本的数十倍,并从原本的黑色或灰白色转变为半透明的浅紫色,质感将变得松脆。根据一部分探索者的形容,这种质感“很像冻到一半的果冻”

自此时期开始,该实体体内的生物碱将逐渐转化为热馒素,一种具有显著特殊性质的危险化学物质,其具体性质会在特殊效应段落进行说明。

成熟期

成熟期的火辣馒头将完全成长到最大体积,由于其过于庞大,在绝大多数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这一阶段会消耗大量能量,以至于一部分根系会开始枯萎。除此之外,实体中含有的生物碱已经完全转化,颜色也从浅紫色变成深紫色,并且带有特殊的纹路。

该实体体内的水分会在这一时期迅速蒸发,导致实体变得干枯松脆,再加上其反光的颜色和松脆的质感,能够很快诱发探索者将其破坏捏碎的欲望,大部分接触过该实体的探索者都会很快热馒素成瘾。

进入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圆形的菌体内侧将生长出大量细碎的半透明沙状物,质地细腻,吸水性较强,这些物质是该实体的孢子,通常而言,他们将在母体被破坏时附着于破坏者身上,等待破坏者移动或是帕金森症发作时脱落,完成传播。

腐败期

少数生长位置偏僻,没有被破坏的火辣馒头会在成熟期后开始重新吸收水分,进入腐败期。这一时期的火辣馒头将不再对外来入侵的微生物免疫,并且自身也会分泌纤维素酶加速自身被拆解的过程。这将产生大量淤积在体内的易爆气体,在达到临界点时彻底爆开并传播孢子。

从外观上看,这些肿块内部的紫色转变为脓黄色,表皮质地变软,并且通常有不规则凹起。一部分个体可以看到其中有大量气泡正在生成,部分个体的体积膨胀。

请注意,由于一部分火辣馒头的体型非常大,其爆炸时有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并且这一拆解过程通常无法完全拆解火辣馒头体内的热馒素,这可能会导致受害者被冲击波倒地之后陷入剧痛以及严重的粉尘过敏,这将显著危害探索者的健康,

热馒素

热馒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目前仅被发现存在于火辣馒头的菌体——即中心肿块中,由于其组成涉及到异种元素现象,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出其正式的化学式表达。但可以确定的是,该物质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有机分子,至少包含两个芳香环和一条长烷基链。这种结构使得热馒素的生物活性极强,能够直接与哺乳动物的痛觉受体结合,造成严重的疼痛感和灼热感。

热馒素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如果没有及时与受体相结合,这些物质可以颜体循环,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与多巴胺代谢酶COMT相结合,使其在很长时间内功能严重受损。由于大脑此时正在因为缓解痛苦而过量分泌多巴胺,无法被分解的多巴胺将大量滞留在大脑内带来强烈的欣快感,同时会使人变得鲁莽冲动。

但相比起其他具有相似效用的物质,由于大脑在感受到脑内存在的过量多巴胺后会加大多巴胺酶的分泌剂量,使得脑内存在的多巴胺被迅速且大量的降解。这将毫无疑问造成情绪失落,但是通常来说,更严重的是患者将迅速出现由于缺少神经递质而诱发的帕金森症,这将导致使用者的肢体持续抽搐,难以正常进行工作。

考虑到其孢子通常在破损的时候留存在使用者手掌上并且很容易在震动下掉落,帕金森症很有可能是该物质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不是引发的次要病症。

发现记录

由于火辣馒头的特殊作用,大部分探索者会主动使用它或是将其携带到各个层级,这导致其大量扩张,目前最早的发源地已不可考证。

行为准则:

应当:

  • 尽可能减少火辣馒头成瘾的冲动。
  • 有节制的使用火辣馒头
  • 使用火辣馒头后及时清洁

不应:

  • 放任自己陷入成瘾
  • 过量使用火辣馒头
  • 使用后不注意个人卫生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