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ity C-477 - “味蕾舞者”

统合实体分类系统
编号:C-477
栖息地:全境
IETS
1DXX
分类:
Zoophoid
性质:
HVM
VRL-A
VRL-B
NCR
MCH
CBR
SYN
DMN
SSV
CVL
RLA
UNQ
AGR
BNV
{$custom-tag-name}
{$custom2-tag-name}
{$custom3-tag-name}
RAD
NRO
TXC
PYR
ec477%20butterfly

一只Entity C-477。

描述:

Entity C-477,又称味蕾舞者,不同个体外形与各种蝴蝶的外观大致相同。

味蕾舞者的其他习性与其外观所对应的正常蝴蝶一致,而取食习性与后者略有差异,其不仅吸食花蜜,且对绝大部分人类食物有很大兴趣,对甜味食物的兴趣尤其高。味蕾舞者会尝试摄入这些食物,哪怕其口器结构并不允许其正常食用它们。

Entity C-477的名称取自其特殊的行为与其异常能力,其对人类十分友善,在遇到流浪者时会在空中快速盘旋数秒,仿佛在进行某种舞蹈。在“舞蹈”结束后,味蕾舞者会飞至流浪者身旁寻找流浪者携带的食物并尝试进食。如果流浪者主动给予它们食物,它们将围绕流浪者飞行数圈后再进食,这被认为是对流浪者的感谢。

在进食完毕后,味蕾舞者将会主动降落至给予其食物的流浪者裸露在外的身体部位上。在短暂的接触过后,流浪者被触碰到的部分将具备味觉感知功能,可以使用这些部位在不摄入物质的情况下接触物质来感受其味道,可以用于区分某些物品。被味蕾舞者所赋予的味觉功能是人类正常味觉的数百倍,多名流浪者在使用身体部位品味食物时产生了甚至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味觉感受。

该异常的影响范围大约在5~10cm²左右,且将在接下来的72小时内缓慢转移,然而最终必定会转移到流浪者的足部,这往往会让一些求生者不堪其扰。不过无需担忧,这种情况并不会产生实际危害,转移至足部的24小时内,味觉功能便会逐渐衰减消失。

生物学特征:

目前发现的味蕾舞者存在呈黑脉金斑蝶(学名:Danaus plexippus)、光明女神闪蝶(学名:Morpho Helena)、大帛斑蝶(学名:Idea leuconoeErichson)等多种不同蝴蝶外观的变体。通过肉眼难以分辨二者区别,流浪者可以通过观察其行为进行判断。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