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ity C-288 - “孤海残灯”
评分: +24+x

……大家好,欢迎来到“与藜麦聊天”第219期!今天的主题本来应该是蘑菇,但我发现灯塔和鱿鱼是同一个物种,所以我们聊灯塔。你看,灯塔头是尖的,鱿鱼的头也是尖的;灯塔常出现在水域里,鱿鱼也是;灯塔不是植物,所以它就是鱿鱼。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IETS:2B
IETS
:2
智能:B

实体编号:C-288

栖息地:大型水域层级

Entity C-288在大型水域中分布广泛,几乎在后室的每一片海洋中都不乏它们的身影,喜好湿冷环境的特性导致其在低温层级内十分常见。

描述:

Entity C-288又称“孤海残灯”,是对出现在水域层级内的一系列浮游发光实体的统称。就目前对其的观察和报告而言,它们似乎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族群内部能够通过特殊的肢体动作进行交流。

行为:

Entity C-288并不喜欢独居,它们常以群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每群10~20个个体,过着群居性的生活。如果流浪者在海域中发现某片区域亮度明显高于周围,那么他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灯群”。

“灯群”之间的斗争常有发生,其对于同类之间极高的领地意识令它们的身躯大多斑驳不堪。而孤海残灯微弱的恢复能力导致了其受到的一切损伤难以被自我修复,因此在大体上,流浪者可以通过任意孤海残灯的完整性来判断其年龄。

孤海残灯拥有的灯箱结构对于其周围的电信号十分敏感,即使在磁场较为紊乱的层级之内,它们依旧能够通过自身的这份感觉器官,对于其他实体进行追捕与猎食,同样地,其也凭借这样的能力,准确地找寻到所在灯群的栖息处,并避开其他灯群的领地。

轻易介入灯群之间的斗争是十分危险的。尽管它们的身体并不坚硬,在海洋中由其撞击对于流浪者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但“灯群”通常拥有较高的合作意识,若在一场“灯群”之间的斗争中,流浪者被孤海残灯判断为拥有敌意,则流浪者可能被大量的孤海残灯所裹挟,拖入海洋的更深处,难以逃脱。

自然,在多数情况下孤海残灯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孤海残灯的灯群领地多数靠近存在陆地的区域,这一特征暂被判断为可能与其族群演化起源存在联系。流浪者可以通过跟随任意孤海残灯个体,并在其所属灯群附近进行搜寻,极易找到能够令流浪者登陆,生存,发出适当的求救信号的陆地,并借此脱离在海洋中可能遭遇的险情。

它们的食谱大多由浮游类植物与小型鱼类,甲壳类构成,活跃于不同层级内的孤海残灯食物由于环境的差异各有不同。曾有部分流浪者希望以合适水体人为饲养孤海残灯以作装饰之用,但其捕获的同光色孤海残灯却在受圈养后自行分化出不同的灯群,其灯色亦随之改变,最终此缸孤海残灯被流浪者重新投放回海洋,并未留下相关样本。

生物学特征:

孤海残灯的身体构造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拥有思维能力,同时,其发光性质也与这一部分息息相关;下层则负责其在水中的移动,以及与其他个体的交流。

上层构造可以被视为一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小型灯箱,由两片能够浮在水面上的板状物质和夹在中间的透明球泡组成。漂浮板的物质构成目前暂未知晓,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Entity C-288能够通过控制板子中的吸水量来调节自己在水中的深度,实现在水域中自由浮潜。

至于球泡,则被认为是该实体控制身体运动的核心部位,不过现在人们普遍叫它“眼睛”。有很多人曾经误以为球泡是由玻璃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其实更加接近于塑料。光源就位于球泡的内部,以一种人类暂未探明的方式永无休止地发着光。通常而言,你可以通过光的颜色来分辨孤海残灯的不同族群。

下层的构造相对简单,一些鱿鱼须般的触手从灯箱的下方伸出,有序地排列在一起,Entity C-288依靠这些触手来在水中移动和交流。当它们进入休眠状态后,触手会在灯箱正下方蜷缩成一团,让自己随着风和水流浮动。

行为准则:

应当:

  • 在水域层级迷路后合理利用孤海残灯进行自救脱险。
  • 远离不同灯色的孤海残灯聚集的区域,这往往是一场灯群争斗的前兆。

不应:

  • 使其长时间脱离栖息的水体。Entity C-288对不同水体的适应性很差,如果你将它们从本来的栖息地强行迁移到另外的水域,很容易造成死亡。
  • 尝试烹饪它们。Entity C-288的触手是用于移动的,不应该出现在Level 11的餐馆中。如果有人想整点它们的肉来尝尝鲜,那么,请提前做好急救措施。你已经被警告过了。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