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编号:C-282
栖息地:全境
描述:
音蝉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群居昆虫实体,在多个层级被发现并报告。其会对人类产生不可逆的精神影响,并利用人类进行繁殖。
行为
音蝉通常集体出现于面积较大且平均气温常年保持在32-36℃的层级,每个集群约有30-50个个体,其会在层级内植物繁茂的区域聚集并进行"鸣叫"行为。

在树上的音蝉
音蝉的"鸣叫"行为会对生物造成精神影响,该影响会在下文详细说明。
异常效应
音蝉对于生物的精神效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阶段:
寻音阶段
在音蝉群体进行"鸣叫"行为后,可能会有生物被其"鸣叫"声吸引并发现它们,随后,在某种精神影响下将其中的部分个体带走。
被救回的流浪者讲此种感受描述为:
"听到了悦耳动听的音乐,就想把它的源头带回去好好听"
值得一提的是,在录音中,音蝉的"鸣叫"声只是较为喧闹的噪音,但受害人员均表示:"听到了天籁之音",故认定此为音蝉用除了发声器官以外的方式造成的精神影响。并且相关研究表明,只有10只以上的音蝉共同"鸣叫"才可造成该影响。
欣赏阶段
在该阶段中,被影响生物会将被其带走的音蝉带到其聚居地,并对其进行"饲养",未被带走的其他个体也会来到聚居地的附近继续"鸣叫",并且此时它们会确保自己不会被抓走。
该阶段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届时生物会对其产生随时间增长的依赖感,在人类身上通常表现为:
- 对其他音乐产生强烈抵触。
- 不愿意离开家,因为只有家里才可以听到音乐。
- 抓捕并饲养更多昆虫。
- 为了被饲养的音蝉产生暴力行为。
- 试图对"鸣叫"声录音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受害者的大脑解剖发现与待宰肥猪感染者的大脑有大量相似之处:脑中大量神经萎缩导致记忆力下降,同时海马体完全退化导致消失短时记忆,以至于受害者除本能外只能记住饲养音蝉和它们的"鸣叫"。
传音阶段
该阶段下,受影响聚居地内生物已经完全被控制,此时雌性音蝉会进入受影响生物口腔内并以特殊方式控制其声带,随后进行产卵,单次产卵约有70-100个。由于被控制,此时的生物会不受控制的歌唱并攻击其他生物以制造生物尸体,以便于其他雌性音蝉在其中产卵。
此时,其他集群的音蝉也会前来产卵,这最终会导致大量生物或人员死亡,同时导致音蝉数量指数级增长。
在部分大量人员居住的层级,已经发生过数起音蝉造成是人员伤亡事件,为此,各个M.E.G.基地应当自备特质杀虫剂,并提醒流浪者社区同样自备特质杀虫剂。
生物学特征:
音蝉的外观与前厅常见昆虫"蝉"无异,但其下肢底端极为锋利,以便于在生物的咽喉内产卵并操纵生物。除此之外并无异常,关于音蝉对生物进行精神影响的方式仍在调查中。
音蝉的幼虫外观为小型蠕虫,为寄生昆虫,幼虫期仅有15天,其会释放的毒液使得宿主肌肉溶解以便于吸收,由于幼虫数量极多,这会导致宿主出现大面积内出血。幼虫期会进行化蛹,在化蛹的同时释放一种毒素使得宿主死亡,化蛹结束后便会从宿主的口腔中飞出。
使用10%腰果水溶液特质杀虫剂可以有效灭杀该实体及其幼虫,各个M.E.G.大型基地均在售卖该物质。
行为准则:
应当:
- 远离突然出现歌声的层级。
- 远离看上去像进入"歌唱阶段"的人员与实体。
- 掩埋或焚烧因音蝉死亡的人员和实体的尸体。
- 灭杀音蝉
不应当:
- 饲养音蝉
- 被音蝉所控制或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