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海
评分: +29+x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宜居

  • {$one}
  • {$two}
  • {$three}

区集属性:

紧急区

  • 紧急救援
  • 特殊通道
  • 应急逃离

藻海是一种存在于部分以环境危害为主的危险海洋层级的房间,能够在这些层级中充当临时避难所和探索基地。

8pt6xhbGFDONMBU.jpg

从藻海某处设施上向下拍摄。和外界的狂风怒涛相比,它是如此风平浪静。

描述

藻海通常由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安全平静海域以及沿着其中海流缓慢漂流的大型水上设施构成,俯视呈近似完美的圆形,目前已在十几个层级中被发现。

出现藻海的层级有通常意义上的海底,且总面积至少为藻海面积的两百倍。所有的藻海都有以下这些显而易见的特征:

  • 有昼夜交替,但观测不到Level 24或任何其他天体类似物1
  • 无风,或接近无风。
  • 不存在潮汐现象,仅有缓慢的表层海流和船只带起的浪花。
  • 海水被繁殖的藻类轻微染成浅绿至蓝绿色。
  • 气候及水温类似前厅回归线附近的海洋。
  • 有随海流漂流的大规模水上设施,在藻海范围内任何位置都可以观测到这些设施,离开藻海后则无法观测到它们。

研究表明,所有的藻海都具有成分类似的海水,以及与层级内其他区域不同,却互相之间高度相似的生态系统。目前已从海洋渔获中发现多种前厅和所在层级均不曾存在或完全灭绝的物种。

从这些区域中采集的海水有明显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推测和漂流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有关。异常的是,这种现象没有导致藻海的生态系统恶化。

藻海上的漂流设施完善而多样化,其规模至少能支撑数十万人规模的聚居地开展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并得到了常驻居民的精心维护。但是,尽管可被称为“漂流城市”,并大多被命名为“XX市”或“XX港”,这些设施上的常驻居民数远少于承载力上限。

除去少许明确进口自其他势力的物品,设施上出现的文字全部为汉字,偶有数字、拉丁字母和一种不易涂改的未知符号的混写形式作为编号存在。暂时无法确认后者是特殊的防篡改字体,还是从当前未知的书写体系借用的符号。

居住在漂流设施上的居民曾以友善实体为主,在一些人类组织开始展开对后室海洋的大规模探索后,部分设施的居民比例逐渐发生变化。尽管设施中存在少许在外界中立或敌对的实体,当地实体始终主动避免在藻海上发生任何冲突,而且不会造成有害的被动异常效应。每处藻海都有居民自发组织的武装,以维护设施基本秩序。

通过风格和部分设施的老化程度判断,藻海上的漂流设施出自多个不同势力之手,在数十年间逐步建造,最终成为目前的杂糅模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设施比在其他地区出现的同类设施更多地使用了海洋生物风格的装饰,大多无法接入Wi-Fi,仅在专门建筑中有异常稳定但相当卡顿的Wi-Fi信号2

根据居民对应的实体势力技术水平来看,这些势力均无力在这些层级中改造如此大的海域,或长期收益远小于改造成本。第一批到达藻海的居民很可能只是偶然发现了它们,设法确定入口后在海面上建造无动力的漂流设施,作为探索时的紧急区和危险层级长期驻地。

藻海的圆心对应海底处存在一些有海水侵蚀痕迹的不明人造物,大多难以辨认构造。目前有多个组织正尝试研究这些物品,并出于未完全公开的原因联手禁止了未经授权的潜水器在藻海中下潜。

此外,尽管当地部分实体有能力不借潜水器潜入海底,他们仍会拒绝这样做,并声称这种行为“只会毁了整片海”。进一步询问没有得到任何正面回应。

入口与出口

入口
  • 从对应层级中藻海的物理边界进入。
  • 船民掌握了一种被他们称为“后室海洋航法”的奇术仪式或切出手段,通过驾驶特定水上载具的特定方式直接进入藻海中的平静海面。截至本文档编写时,大多数组织和个人尚无法使用这种入口。
  • 某些非死区层级中会定期在固定地点凭空出现发蓝光的条纹。触摸它们会被传送到藻海上的漂流设施中。
出口
  • 藻海的物理边界离开。考虑到外界危险性,最好不要贸然这么做。
  • 等待水上设施漂流到某些位置,然后触摸凭空显现的发光条纹。这种出口会通向比所在层级更安全的层级。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