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omenon C-38 - “第六指”
评分: +25+x

现象编号:C-38

影响范围:人体

描述:“第六指”只发生于流浪者身体固定区域——双臂尺骨头至手掌顶部的外侧皮肤。

hand.jpg

“第六指”在生长初期时,一簇结缔组织和血肉混合体会钻出皮肤表面,在几毫秒的无规则扭动后固定三个结缔团块节点。血肉根据节点位置重组成肌腱并整体构棒形结构,同时在内形成骨组织。最后皮肤会在不可观测的速度下覆盖结构体,部分角蛋白会聚集在结构体顶端,并形成硬壳半覆盖结构。

当现象结束后,该结构体会无规则地自行扭动或转动,流浪者本身无法干涉其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现象似乎带一定精神影响,受影响流浪者似乎无法区分自己的小指和现象产生的结构体,这将使当事者感到困惑。流浪者可能会尝试将结构体视为自己的小指,而将本体视为异物。然而,他们貌似无法辨认手掌边上的两条棍状体有何不同之处。在极端情况下,流浪者甚至会尝试切除其中一根,使手掌“恢复正常”。

离开身体后的结构体仍然会保持活性,并以类似蠕虫的屈伸移动方式不断靠近当事者,表现出极强的物理抗性和切行能力。据实验,摧毁结构体98%的肌肉组织才能使其失去活性。在相当量报告中,流浪者直至看见“自己的小指”在地上蠕动爬行时,才惊觉自身早已遭受现象的影响。

对策:目前,没有任何方法能够规避“第六指”现象对流浪者的影响,他们无法识别出自己真正的小指,只能把结构体带来的干扰归咎于“倒霉”、“不小心”等因素。 在测试中,即使向受试者提供了结构体的详细生长过程和特征资料,他们仍无法意识到对自身手掌上的异常。

根据长期摸排和整理,推测以下行为可能会增加“第六指”的发生概率。1

  • 长期有摸小指或吮吸指头的习惯
  • 长期掰手指作为习惯或解压方式
  • 长时间盯着手臂边缘
  • 揉捻尺骨头上方皮肤
  • 咬手或咬指甲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