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omene 2-FR - “次序化”
语言語言INT-flag.png
EN-flag.png
RU-flag.png
CN-flag.png
FR-flag.png
PT-flag.png
VN-flag.png
ES-flag.png
PL-flag.png
JP-flag.png
ID-flag.png
IT-flag.png
AND-flag.png
AR-flag.png
BIH-flag.png
CZ-flag.png
DE-flag.png
SIMPLE-flag.png
EO-flag.png
GA-flag.png
KO-flag.png
LA-flag.png
LV-flag.png
MR-flag.png
MT-flag.png
RO-flag.png
TH-flag.png
TOK-flag.png
TR-flag.png
UA-flag.png

描述

Phenomenon 2-FR,亦称“次序化”,该现象可使流浪者产生一种认为后室存在线性排布的感觉,以及一种对所处层级的高度感。该现象将后室呈现为连续层级,并可以通过几种精神感觉将其映射。受此现象影响的个体将感受到自身在后室中所处位置的“高度/深度”。该现象长期存在,这意味着这种高度感无论在层级探索过程中或切行至其它层级时持续存在。

一般情况

当一个受该现象影响的人进入一个已编号的层级时,一种本能或奇怪的感觉会让此人感知到层级假想的“高度/深度”。例如,通过Level 4的电梯到达恐怖旅馆的人会认为自身到达更高的层级,类似于在后室中“爬”得更高。当入口层级与出口层级在编号上相距甚远时——例如,流浪者从Level 94切行至Level 1后,该现象与一种短暂的迷失感相关。迷失感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随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增加。

隐秘层级

流浪者在隐秘层级中受到该现象的影响表现为感到不安,如同自身处于时空之外。个体会认为自己与后室被隔绝、拆散。然而,这种感觉是无害的,不会妨碍层级中的行动(如探索)。尽管如此,它仍然令人生厌,虽然微弱,但对于未经训练的个体来说,它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例如恐慌或幽闭恐惧症。隐秘层级中的唯一例外是负数层级。与此相关的感觉与普通层级相似,但弱于多数层级1

特殊情况

一些层级会刺激流浪者的感知,产生与不同于上述信息所预测的情况。

隐秘层级“废墟之路”和“他X的世界的终点

这两个层级在当时都被流浪者认为是Level 600。这与“真正的Level 600”相冲突,这些冲突是由一些小型探险者团体在该层级的两个研究实例之间产生。然而,据探险队最新的报告,由于蓝色通道的性质开始被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编号发生变化。因此,受到该现象影响的流浪者很可能在两种情况下都“感觉”自己位于Level 600。此后,M.E.G.为清晰起见更改了这些层级的名称。现在,在多数情况下,受影响的流浪者目前将这两个层级视为另一隐秘层级。此外,流浪者现在对这两个层级之间的联系存在一种奇异的感觉。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证实这两个层级是否确实相关

隐秘层级“衰变带

与前二者相同,由于次序化影响,衰变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Level 232。然而,该层级现在似乎表现为自毁性,受到次序化影响的流浪者抵达该层级会感知到与其它隐秘层级一样与后室隔绝的感觉。

隐秘层级“终点

在该层级中,流浪者会认为自身处于后室与前厅之间的一种阈限空间。这是所有流浪者都似乎受到某种形式的次序化影响的唯一层级。

Level 0

在该层级中,初入者和已在其它层级中受到该现象影响的探索者都无法感知到次序化。目前,这是唯一一个被证明不存在该现象的“编号”层级(因此排除隐秘层级)。

出现频率

与多数现象相同,难以得出受影响者的准确统计数目。实际上,流浪者不一定在记录中谈论对环境的想法和感受,这通常是为保持专业性或不表现得沮丧。然而,根据目前信息,有可能得出人们对该现象的几个“印象”以及对该现象的反应。

例1:流浪者相信后室线性理论

相信后室存在线性的人受该现象影响最甚。原因尚不清楚,尚存在两种理论。一为这可能与环境在心理上放大的确认偏见2有关。然而,此想法常受多个流浪者得出相同结论的报告抨击,尽管彼此之间没有联系。

二为这种感觉是真实的,确实由层级的高度引发。这可以解释报告之间的逻辑联系,但不应忘记,即使在次序化的情况下,许多感知到该现象的流浪者并不总是认同数字。这种现象是逐步出现的,首先在微弱的感觉上影响着层级中的流浪者,使其仅感知到一种高度和深度的模糊印象。然后,次序化的强度逐渐增加,至该现象的后期,可能会精准地感知到高度和数字,而非模糊感知。与隐秘层级相关的感知更为强烈。

例2:流浪者不相信后室线性理论

不认同后室的线性的流浪者很少受该现象影响。此观点可能更容易被已坚持欧几里得层级观点的人接受。当个人认为后室的结构更混乱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 改变对环境结构的理解是全新感知的明显表现。
  • 坚信他们的感知并不真实。在该特殊情况中,流浪者将经历更为强烈的头痛,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幻觉。

例3:流浪者对后室线性理论不持观点

不对后室结构持固定观点的流浪者也极少受该现象影响。少数持此观点的人通常接受该现象所启发的想法从而转换观点并根据自身直觉确定身处后室何处。

矛盾和冲突

逆次序化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次序化切行的人会感知到逆线性。具体地,这意味着高度和深度的概念可在感知到该现象的流浪者之间“逆转”,这使得对现象的更难以解释。不仅如此,负数层级也可被解释为高于普通层级3。这种心理层面的逆转可能与流浪者在现象出现之前对后室的不同理解有关。虽然这些矛盾的案例在数据库中没有影响,但由该现象所引起的结果可能为导致坚信自身对后室的理解的流浪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根源。

次序化中的差异

然而,次序化的主要问题在于经历该现象的流浪者有时会体验到不同形式。实际上,除前文的逆次序化情况外,虽极少发生,但有可能出现多人感知到同一层级的不同“高度/深度”的情况。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为连续两天在常被称为“百窗庭”的层级中记录的两份日志。实际上,第一位流浪者借助该现象“凭直觉”确定了881号的位置。第二天,第二位漂流者否定了前者给出的数字,并补充说层级位置“很低”,为Level 188。但该层级已被发现,也可能已编号命名。



经此事件后,M.E.G.决定少量借助该现象,以避免同一层级的报告之间以及可能被发现的被“感知到”编号的一些层级的报告之间产生矛盾。然而,由于组织的规模及其相关数据库的大小,因此总是根据该现象记录编号。

起源

目前难以查明该现象的起源。实际上,次序化的许多特征证实或证伪了各种理论。

最普遍的观点认为该现象由后室以一种尚不清楚的方式直接引起。实际上,大量流浪者的报告或证词报告了相同的后室结构。因此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或普通的胡言乱语。另一方面,关于层级的意义或位置也存在相互矛盾的报告,同上文所述,这意味着由于观念的不同,该现象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