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ity C-485 - “浪潮蚁”


IETS:1E
IETS
:1
智能:E
评分: +15+x

实体编号:C-485

栖息地:各处

浪潮蚁极其惊人的适应能力使其可以在几乎所有适合有机生物生存的层级中生存,包括明显不适合节肢动物生存的“母亲的城市”等环境恶劣区域。

描述

浪潮蚁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蚁类,与在前厅中的近亲相似,具有高度分工的社会性和集群活动能力。

根据基因测定显示其最接近的基因样本应当是前厅中的红火蚁,推测是早期切入的某只红火蚁在后室中经历漫长演化后产生的分支。

浪潮蚁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与前厅蚁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浪潮蚁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气味信息的加密手段。

气味信号对其而言只起到标记作用,只有一些简单且极易伪装的化学信号手段用于分辨敌我,这导致这些浪潮蚁在同族之间不会互相攻击,即使分属不同巢穴甚至是差异极大的两种分支进化物种也仍然可以保持合作。

同时浪潮蚁就如其名字一般,数量庞大,通常平均每100只浪潮蚁就会出现一名蚁后,并且巢穴允许多名蚁后共存,工蚁会对所有蚁后进行一视同仁的喂养。

这使得其物种生殖速度呈几何倍速增长,通常当一只带有蚁后的分支探索小队进入某片区域后会在1~2个月内迅速完成扩张并形成一支足以建立大型巢穴的蚁群。

当然毫无疑问这种减少加密的思路也导致大量寄生物种尝试入侵蚁巢,并且几乎都成功了,只需要分泌或是依靠猎杀取得少量化学物质这些寄生物种就可以在蚁巢中畅行无阻,但是在浪潮蚁庞大的数量下这些寄生物种并不能对巢穴产生太大危害。

浪潮蚁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其长期保有繁殖性雄蚁,这些雄蚁会跟随工蜂一起外出巡逻领地,并且依靠其较大的体型来协助攻击战斗。

但最奇特的是这些雄蚁腹部有一根狭长柔软的输精管,会对任何具有雌性生殖器官且与自己体型相仿的节肢动物,包括大部分昆虫,蜘蛛和鼠妇等生物进行交配,由于其输精管极其柔软,因此可以适应大多数生殖器官。

浪潮蚁的精子活性远高于正常生物的水准,这使得这些精子会在被植入其他雌性体内后第一时间进行受精,并且可以突破绝大多数卵子的防御。

根据有识血肉的研究表明,这些精子与其所使用的,被称为“终结伏火”的基因剪辑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这使得这些精子可以依靠复制被入侵卵子的部分基因来补全自己的基因序列,使得自身的基因碱基对与被入侵卵子的基因数量吻合,从而完成正常受精并产生被称为异种蚁的个体。

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大多数入侵蚁巢的生物都会优先与雄蚁交配而不是本种族的雄性,最终诞生下的是能够与浪潮蚁一起生活的异种蚁。

这些异种蚁中也同样可能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在一部分环境较为恶劣的层级中,原生蚁后完全死亡时异种蚁后就会在自然选择下脱颖而出,并成为该种族的繁殖来源。

这赋予了浪潮蚁超乎寻常的环境适应能力,只要成功与本地实体昆虫发生性关系诞生下异种蚁个体后,这些适应新环境的个体就会迅速取代原本个体的位置,进而形成以一种以个体为核心的巢穴体系。

而由于部分表现能力较强的核心基因存在,蚁巢共生体系往往成功遗传,因此这些异种个体仍然能与本种族的蚁族进行对接,少数无法对接的个体则会迅速被杀死。

在这种情况下,浪潮蚁组成了一个跨越数个层级并且彼此之间仍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巨大蚁巢。

生物学结构

由于浪潮蚁可以与其他生物强行发生关系并产生后代,因此其基因数极其多样化,不同层级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较为巨大,目前所列出的只是最常见的一种浪潮蚁类型。

体表特征
浪潮蚁成虫体长约2.5-9毫米,由于大多数生长在室内,长期缺少光照,身体颜色通常为白色,头部宽度小于腹部宽度整体身材结构呈倒“Y”形,大颚具2齿,相比大多数浪潮蚁更加庞大有力,复眼明显,触角6节,锤节2节。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腹锤间有2节明显腰节,有一对前伸腹节齿。

工蚁:头部呈椭圆形,身体平均宽约0.5毫米左右,体长较短,通常只有2.5-3毫米,第2、第3节腹背中央常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腹部末端生有尖刺,尖刺中具有有毒化学物质,当受到袭击时会通过监测攻击袭击者。并注入毒素。

兵蚁:头宽约1.5毫米左右,体长6~7毫米,相对其他个体颜色较深呈淡黄色。头部较小,后头部平顺无凹陷,大颚内缘有明显小齿,腹部背板呈深褐色。

生殖型有翅雄蚁:体长7~8毫米,体黑色,着生翅2对,头部细小,触角呈丝状,胸部发达,前胸背板显著隆起。

生殖型有翅雌蚁:体长8~10毫米,腹部黑褐色,头及胸部棕褐色,头部细小,触角呈膝状,胸部发达,着生翅2对。

异种蚁:这是浪潮蚁族群中最特殊的一种浪潮蚁类型,由于其属于雄蚁和其他种族雌性交配的结果,因此绝大多数外观仍然取决于另一种族的交配方,这使得这一类型的浪潮蚁有差异巨大的体型和外观。

卵:卵为圆形,大小为0.23~0.3毫米,乳白色。

幼虫:共3龄,各龄均乳白色。一龄0.2~0.3毫米;二龄0.42毫米,发育为工蚁的三龄幼虫0.7~1.2毫米,而将发育为有性生殖的三龄幼虫体长可达4~5毫米。

蛹:颜色为乳白色,工蚁蛹体长0.7~0.8毫米,有性生殖蚁蛹体长5~7毫米,触角和足均外露。

蚁巢特征

由于在大多数层级的浪潮蚁是完全的露西种族,并且大大加强了对室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处于室内地形中的蚁巢几乎完全以挖掘为主,只存在极少数或是完全不存在地面结构,通常从地表观测井为少量圆形孔洞,但下方通常是直径50~100厘米,深20~50厘米的大型。巢穴呈蜂窝状,包含大量蚁室,新挖掘的巢穴周围有大量散落的灰尘状土块,存在时间较久的巢穴周围则会有少量被抛弃的杂物。

发现记录

最初浪潮蚁被认为只是当地的一种普通生物,就和其他在层级中生存的,不值得被作为实体记录的动物一样。

直到M.E.G.开始对这些浪潮蚁进行进一步筛选,希望在有识血肉的帮助下筛选出一种有较强战斗力,可以作为农田害虫防治的食肉性蚁群的时候发现放入培养器中的数十种来自各层级的浪潮蚁种族之间竟然可以融洽相处。

这一现象迅速引起有识血肉的注意,在开展了长达数个月的大型调查活动后,他们得出结论,所有层级的浪潮蚁似乎都来自于同一支祖先。

危害

浪潮在对社会上的最大危害是他们会成体系有组织的对农作物产生大量破坏,作为一种杂食性蚁类,浪潮蚁同样会切割叶片为食,传说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更是会吸引大量浪潮已到来,这使得浪潮蚁存在的层级农业发展非常吃力,就算没有被浪潮也完全吞噬,农民在收割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受到浪潮蚁的袭击。

另一方面在野外的浪潮蚁通常会在探索者坐下或是躺下时大量聚集,由于其体型较小,通常而言,当浪潮已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攀附于探索者身上并且开始撕咬,有机酸对人体和建筑都能产生较大危害,在大量浪潮蚁聚集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将人类杀死。

最糟糕的是,大部分无需生态的“刷新类”实体通常都会被浪潮蚁寄生,但是由于其大部分本身并非属于有机物,因此浪潮蚁只能将其作为一个移动巢穴使用,当这些实体开始对人类展开袭击的时候会有大量被惊扰的浪潮肢从其中爬出来,对探索者尤其是探索者的手臂产生严重危害。

行为准则:

应当:

  • 在扎营时注意身体周边。
  • 尽可能准备一些驱虫和杀虫的药物。
  • 在发现浪潮蚁后及时展开消杀工作。

不应:

  • 将浪潮蚁放入自己或其他女性的子宫中,这样做除了损害身体以外没有任何结果,并且不可能诞生下半蚁人。
  • 在浪潮蚁出现时不做应对方式。
  • 玩弄浪潮蚁。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