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
--box-border: var(--gray-monochrome);
--box-shadow: var(--swatch-tertiary-color);
--box-color-0: 27, 122, 44;
--box-color-1: 88, 248, 70;
--box-color-2: 211, 186, 0;
--box-color-3: 239, 149, 0;
--box-color-4: 254, 110, 24;
--box-color-5: 253, 69, 69;
}
.extrabox {
float: right;
position: relative;
}
.box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max-content;
min-width: 11rem;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height: 2.25rem;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 0.5rem;
background: rgb(var(--pale-gray-monochrome));
border-left: 0.5rem solid rgba(var(--box-border), 0.5);
box-shadow:
inset 0 0 0 0.0625rem rgba(var(--box-shadow), 0.5),
inset 0.0625rem 0 0 0 rgba(var(--box-shadow), 0.5),
inset 0 -0.0625rem 0 0 rgba(var(--box-shadow), 0.75);
transition: height 0.25s cubic-bezier(0.4, 0, 0.2, 1);
font-family: Inter, "Noto Serif SC", sans-serif;
cursor: default;
overflow: hidden;
}
.box br {
display: none;
}
.box .iets-before {
position: relative;
font-size: 1.5rem;
display: flex;
opacity: 1;
right: 0;
top: 0;
transition: opacity 0.25s cubic-bezier(0.4, 0, 0.2, 1);
}
.box .iets-after {
position: relative;
right: 999rem;
top: 0;
opacity: 0;
transition:
opacity 0.25s cubic-bezier(0.4, 0, 0.2, 1),
top 0s 0.25s,
right 0s 0.25s;
}
.box .iets-before .iets-link {
opacity: 1;
}
.box:hover {
height: 5.063rem;
}
.box:hover .iets-before {
top: -2.25rem;
right: 999rem;
opacity: 0;
transition:
opacity 0.25s cubic-bezier(0.4, 0, 0.2, 1),
top 0s 0.25s,
right 0s 0.25s;
}
.box:hover .iets-after {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top: -2.25rem;
right: 0;
opacity: 1;
transition: opacity 0.25s cubic-bezier(0.4, 0, 0.2, 1);
}
.box .iets-after .iets-link {
font-size: 1.5rem;
}
.extrabox[class*="{"] .lang-tr,
.lang-cn .lang-tr,
.lang-tr .lang-cn {
display: none;
}
.box.class-0 {
--box-border: var(--box-color-0);
--box-shadow: var(--box-color-0);
}
.box.class-1 {
--box-border: var(--box-color-1);
--box-shadow: var(--box-color-1);
}
.box.class-2 {
--box-border: var(--box-color-2);
--box-shadow: var(--box-color-2);
}
.box.class-3 {
--box-border: var(--box-color-3);
--box-shadow: var(--box-color-3);
}
.box.class-4 {
--box-border: var(--box-color-4);
--box-shadow: var(--box-color-4);
}
.box.class-5 {
--box-border: var(--box-color-5);
--box-shadow: var(--box-color-5);
}
实体编号:Entity C-23
栖息地:后室各处,极为少见。部分五阶段的个体可能混迹于人类中。在Level-C-465中有一群阶段四的噬命之灵组成的营地。
描述:
Entity C-23最常被称呼为噬命之灵。原始型态的噬命之灵,被认为是一种腐食/寄生/共生的非物理实体生命,再从部分古老组织与失落一族回收的资料中,被认为是一种黑色的雾气,被称为噬命。而当噬命与宿主相结合后,到达阶段四的它们将会拥有噬命的非物理型态,与宿主原本的生命型态与样貌。
尽管过去曾有过疑似噬命寄生其他实体的纪录,但在近代只有噬命与人类共生的纪录出现,部分文献认为,这是因为实体之间的冲突相对少见,而人类与实体之间的冲突让噬命转为选择人类为常见的宿主。
行为:
噬命或是说原始型态的噬命之灵,被认为是智力低下,且遵循摄食本能的非物理实体生命。它们那黑雾非实体状态,会在层级之间飘荡寻找垂死的实体生命。而它们的胆小让它们只会在受害者生命垂危,且周围没有其他可求助的同类存在时出现。
转变为噬命之灵的阶段:
阶段一:
如果受害者生命过于微弱,它们反而会吃掉受害者。可是在受害者生命足够的情况下,噬命将会改造受害者为宿主,并治愈其伤口,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没有一丝感觉与记忆。他们往往会在恢复意识后,返回自己所属的流浪者营地,或是最近层级的营地。
阶段二:
在阶段二中,宿主与常人或是与宿主的原始种族个体无异,除了杏仁水难以恢复他们的伤势之外,几乎没有可以其他辨别的点。但特别注意到,许多宿主曾被记录到在进入下个阶段前,他们常常有着频发性的恶梦。同时他们时常感到饥饿,并促使他们寻找食物食用。而目前并不清楚阶段二会维持多久,可能几天甚至十几年都是有可能的。
阶段三:
在此阶段中,受害者的皮肤会逐渐地剥落,并飘散出黑气,他们会处于精神恍惚,或是重度昏迷,抑或是发狂。直至他们的皮肤完全剥落。他们会在此阶段主动意识到自身与噬命之灵的共存。而这是我们能够获得最多情报的阶段。而直接尝试杀害第三阶段的受害者,会导致它们立刻转变为第四阶段。
阶段四:
阶段四的宿主会失去物理意义上的形态,并呈现与受害者原本体型接近大小的黑雾。绝大多数宿主往往处于疯狂状态,它们会伤害、蚕食周围的生命,包括各种实体。它们可能还留有一些神智,会有目性的逃离周遭的人,以避免自己伤害周围的存在。但饥饿会令他不断的杀戮与蚕食周围的生命,当前曾被观测到它们吃食以下实体:死亡飞蛾、肢团、猎犬、无面灵、窃皮者、悲尸、娃娃脸、微光向导、使节、赐皮者。
而在疯狂摄取活物后,宿主会恢复某种程度的神智,但会极端的回避与他人的接触,往往会在一个转角后,就失去它们的踪影。如果是在Level 11,或是其他具有十一效应的层级内,进入第四阶段的宿主。则会立刻逃离层级。前往其他层级摄食。而不会在Level 11摄食。
而在平静状态下的第四阶段宿主,往往会主动离开与逃离人群。但在部分目击记录中,宿主会主动协助受到伤害的人类,但在危机解除后立刻消失与逃离现场。在与部分而有限的第四阶段宿主的有纪录交流中,可以注意到他们的极端悲观倾向,与恐惧。
阶段五:
如果宿主撑过饥饿与痛苦,它们将会拥有自己的原始生命型态,与噬命的非物理生命型态。同时具有部分他们曾经摄食的实体之能力,主要有展现出使节的心智读取能力、微光向导的穿墙能力、找到最近补给的能力。到达此阶段的宿主会回归到自己的原始生命族群的团体中。但他们会完全隐藏自己的身分。而部分的古老组织成员,像是失落的大厅协会、失落一族、卡拉格灵协会已被证实了许多第五阶段的噬命之灵在其组织中活动。
可根据部分古老文献记载,如果宿主摄食下人类,阿尔戈斯将会亲自出手抓捕它,而在之后这些个体将成为阿尔戈斯之眼的成员,它们被称为负罪的灵魂。并被阿尔戈斯授予最困难的任务,直到它们的放下罪孽或是死亡为止。
生物学特征:
由于对于噬命之灵的了解不足,只知道他们拥有了部分实体的能力。但在外貌上,他们大多遵循了人类的外貌。而在古文献中,其他的实体转化的噬命之灵个体的纪录则十分稀少。
发现记录:
第一例被M.E.G.纪录的噬命之灵个体在2009年4月23日被发现,疑似在Level 9被实体攻击生命垂危之际被噬命寄生。在Level 10转化到第三阶段,而在对于古文献调查中,噬命之灵的最远相关纪录可以追朔到两千年前的I层群中。
附加信息:
对于C层群来说,噬命之灵的存在十分特殊。而对于C层群的失落一族来说,被龙血族屠戮的过程中,噬命将会转化许多人或是种族成为他们的宿主。而被转化的宿主,将有能力能与龙血族抗衡,尤其是无物理实体型态,这导致龙血族大多数的战斗手段无效。以至于噬命之灵成为令龙血族头痛的存在。这些噬命之灵个体被称为"Razgriz",黑之鸦翼一般的黑之披风是他们的标志。
而这个世代的欧米茄也将一位噬命之灵作为母体,让其产下了两位后裔。但这两位后裔舒与派也都叛逃了。派所秘密创造的金瞳族也成为龙血族最大的敌人。
下为一段经过翻译,有关噬命之灵与龙血族的诗歌。
当世界剧变之时
当毁灭将死亡与战争洒向世界
Razgriz将会现身
化作漆黑的恶魔现界
复苏吧!复苏吧!
当世界剧变之时
当毁灭将死亡与战争洒向世界
Razgriz将会现身
化作漆黑的恶魔现界
复苏吧!复苏吧!
当毁灭将死亡与战争洒向世界
Razgriz将会尾随其后
当毁灭将死亡与战争洒向世界
Razgriz将会尾随其后
而后他们将在战争中死去
他们将在战争中死去
复苏吧!复苏吧!
Razgriz们将再次苏醒
化作英雄现界于世
化作英雄现界于世
以伟大的英雄之姿回归
以伟大的英雄之姿回归
复苏的Razgriz再度降临于世间
行为准则:
应当。
面对第三阶段的噬命之灵时。
1.竭尽你的全力,带他到Level 11以安全的方式让他完成转换,如果无法到达Level 11则应该陪伴他与他多接触,让他不会在第三阶段发狂时袭击你。同时带离他远离营地,以避免他对营地的攻击。
2.警告周围的人,让它们立刻远离与通知他人,并协助转移过程。
3.在完成转换后,立刻的远离受害者,让他平稳地离开现场。
面对第四阶段的噬命之灵时。
1.应该在安全的距离下与之交流。
2.接受他们的帮助
不应该。
面对第三阶段的噬命之灵时。
1.嘲笑受害者
2.阻拦转换到第三阶段的受害者。
面对第四与五阶段的噬命之灵时。
1.嘲笑、挑衅它们。
實體編號:C-23
棲息地:後室各處,極其少見
描述:
實體C-23是在後室中極其少見的實體,又或是一種現象衍伸後的實體。實體C-23在現有的記錄內,都表明只有在受害者垂危之時,且周圍沒有其他可求助的同類存在時出現。而完整的實體C-23,會表現為人類形態與大小的黑霧。
行為:
實體C-23,在進入受害者體內後,它們將與受害者共生,並且治療受害者的傷口,直到受害者恢復原狀。而在這個過程中,受害者沒有一絲感覺與記憶。他們往往會在恢復意識後,返回自己所屬的流浪者營地,或是最近樓層的營地。
而在此階段中,受害者與常人無異,除了杏仁水難以恢復他們的傷勢之外,幾乎沒有可以其他辨別的點。但特別注意到,許多受害者曾被記錄到,在進入下個階段前,他們常常有著頻發性的惡夢。
在進入第二階段後,受害者的皮膚會逐漸地剝落,並飄散出黑氣,他們會處於精神恍惚,或是重度昏迷,抑或是發狂。直至他們的皮膚完全剝落。他們會在此階段主動意識到自身與噬命之靈的共存。而這是我們能夠獲得最多情報的階段。而直接嘗試殺害第二階段的受害者,會導致它們立刻轉變為第三階段。
在第三階段,受害者會失去物理意義上的形態,並呈現與受害者原本體型接近大小的黑霧。絕大多數受害者,往往處於瘋狂狀態,它們會傷害,並蠶食周圍的生命,包括各種實體。而杏仁水對於它們也沒有效果,它們可能還留有一些神智,會有目性的逃離周遭的人,以避免自己傷害周圍的存在。但飢餓會令他不斷的殺戮與蠶食周圍的生命,當前曾被觀測到它們吃食以下實體:死亡飛蛾、肢團、獵犬、無面靈、竊皮者、悲屍、娃娃臉、微光嚮導、派對客、entity-68、使節、賜皮者。
但在瘋狂攝取活物後,受害者會恢復某種程度的神智,但會極端的迴避與他人的接觸,往往會在一個轉角後,失去它們的蹤影。而在Level 11進入到第三階段的受害者。則會立刻逃離層級。前往其他階層攝食。而不會在Level 11攝食。
在有限的與第三階段受害者溝通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它們的極端悲觀傾向,與恐懼。
而在平靜狀態下的第三階段受害者,往往會主動離開與逃離人群。但在部分目擊記錄中,受害者會主動協助受到傷害的人類,但在危機解除後,立刻消失與逃離現場。但在許多目擊者表示他們會注意到,受害者的臉與身體恢復人的樣貌與形態。而當前我們懷疑部分小型、甚至中型的組織成員中,有大量回復人類形態的實體C-23受害者。尤其是在Level 5擁有基地的失落的大廳協會,該組織的首領,很大概率是回復人類形態的實體C-23。
此外,完整的實體C-23,展現出使節的心智讀取能力、微光嚮導的穿牆能力、找到最近補給的能力、消失能力。
行為準則:
應當。
面對第二階段的實體C-23時,
1.竭盡你的全力,帶他到Level 11以安全的方式讓他完成轉換,如果無法到達Level 11則應該陪伴他,與他多接觸,讓他不會在第三階段發狂時襲擊你。同時帶離他遠離營地,以避免他對營地的攻擊。
2.警告周圍的人,讓它們立刻遠離與通知他人,並協助轉移過程。
3.在完成轉換後,立刻的遠離受害者,讓他平穩地離開現場。
面對第三階段的實體C-23時
1.應該在安全的距離下,與之交流。
2.接受他們的幫助
不應該。
面對第二階段的實體C-23時,
1.嘲笑受害者
2.阻攔轉換到第三階段的受害者。
面對第三階段的實體C-23時。
1.嘲笑、挑釁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