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Level C-74 - “无人区”
评分: +34+x

原文:Level C-74

原作者:Lovesicker 不匹配任何一个现有的用户名

解密者:还是Lovesicker 不匹配任何一个现有的用户名


前言

一个各位可能想问的问题:你干嘛要给自己写解密?

我的回答:因为我想冲击成就勋章里的“迷宫规划者”因为我想试试嘛(

其实,我认为把本文归入“解密”并不甚贴切,一来Level C-74本身并不谜语,二来我自己就是原作者……所以,这篇文章的根本作用从一开始就与正常的解密文章发生了偏差:目的不单是拨开内容的疑云,更多的是我居于作者的身份而去向读者们展示撰写文章时的构思、以及透露那些若有若无的小角落是否有偷偷藏了点儿什么。

那么,我接下来将在下面的正文部分里逐步阐述我在编写Level C-74时的所思所想。请多指教。


正文

Level C-74的标题叫做“无人区”。一个标题暂时还看不出什么。所以,让我们点开文章去看看它的内容究竟是哪般吧——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高挂页顶的生存难度:“死区”。嗯,宜居“泛滥”的C层群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死区。

死区的官方定义是“被认为完全不适合有人类生活在里面”。那么,Level C-74凭什么会被定性为死区呢?是极度不稳的环境所致?还是极度危险的实体盘踞?另外,我们在这里能够发现作者更改了死区模块所默认的第二与第三栏:“极度难以生存”变成了“空间迷离”、“潜在危险实体”变成了“大量实体”。

文档的编写者自然不会去做无意义的更改。做出修改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原本的默认描述并不恰当,而是现在的修改描述更为匹配。那么在此可以暂时做出一个粗略的感知与预判:尽管这个层级被判定为死区,但它的环境似乎并不是没有周转的余地;尽管这个层级内也有着大量实体,却似乎不“潜在”?……不“危险”?

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

Level C-74是一片森林。正如绝大部分的后室层级一般,Level C-74似乎不存在边界、也不具备线性空间的稳定性。任何尝试记录Level C-74路线的行为都已宣告无意义。

嗯,我们首先知道了Level C-74是一片树林。后面的部分其实就是相当常见的层级共性了:没有边界,而且空间不规律。正如原文所说,很多层级都是这样的,我们的老祖宗Level 0也是这么个情况。

好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了。继续往下。

辨认自己是否身处Level C-74非常容易:因为所有切入该层级的人类都定然会在距离自己最近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一块内容为“禁止行人通行”的交通标志。

后室里的树林型区域海了去了,我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在Level C-74?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答案。另外,这里还有一份针对标志的脚注:

结合Level C-74的实际情况,更多人员认为它的实际含义其实是“禁止人类”。

有点无人区的意味。而接下来我们正式迎来了关于Level C-74危险之处的描述:

注意,若确认自己位于Level C-74,请火速离开(离开方式详见下方“出口”一栏),因为当前没有任何人类能在Level C-74内保持联系/存活(?)逾10分钟。尽管绝大部分都是生未见人、死未见尸,但是完全没有过哪怕一次停留10分钟之后生还的案例。如上所述,当前的最长通讯保持时间仅有10分钟,滞留在该层级内超过此时限的流浪者全部下落不明。

太长不看版:敢在Level C-74里停留超过10分钟你就完犊子了,尸体都找不着。

嗯……这里已经到达描述的倒数第二段了,可这份文档目前却只呈现了如此贫瘠的信息。或者……它就是想用这简短的信息量干脆、直接地告知正在阅读文档的流浪者们:10分钟内速速离开。至于10分钟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但你也不想就此平白无故地消失在这片林海之中,不是吗?

所以,Level C-74是一个10分钟之内还不离开就会人间蒸发的林子。就结果而言,它确实有点死区的程度。目前文档还没有提及实体,它们应该就在下方的最后一段里:

同时,Level C-74内游荡着大量的实体,包括而不限于清道夫、肢团、钝人、猎犬、骇笑者等,全部属于“危险实体”一列。然而,上述所有实体全部显得行为古怪、精神错乱,完全不遵从它们通常的行为模式,而是动作癫狂地四处徘徊、呼喊、斗殴等。除此之外,几乎每只实体都对刚刚进入Level C-74的人类表现得极为“惊喜”与“疯狂”,不顾一切地试图靠近后者;同时,后者却不知为何地会对实体们表现出超过正常范畴的恐惧、惊怒、甚至是变态性的施虐等倾向、并往往就此做出猛烈的反攻(当前假说认为这是Level C-74对人们施加的精神影响。幸运的是此属积极影响,因为它直接推动了人们对实体做出积极且有力的反杀甚至于虐杀。),直至消灭实体。

噢,确实写到了实体,而且还是一群怪异的实体。

怪异在哪儿?概括起来大概是这么几点:四处瞎转,疯疯癫癫,而且会“惊喜地”扑人。同时结合该段落的几份脚注,我们还能够得知这些实体全都没有它们原本拥有的肉体强度与特殊能力,还会尝试吱哇乱叫着和人们说话。

但这话显然说不成。首先流浪者压根就听不懂你那怪叫,然后是这里方才提出的一种精神影响:Level C-74内的人类会对实体们表现出超常的情绪波动并当场反杀,直接把实体们干碎。

好像还不赖?一直被实体们欺负的人类终于在Level C-74里扬眉吐气了一把,把这些失去特殊能力的怪物们狠狠报复了一顿,就连文档编写者也把这种精神影响归类为“积极”。可惜此地不能久留,只有那么短短10分钟的平安时间。

而描述部分就这么结束了。紧随其后的“基地”部分恰如预料的是“该层级不存在已知的基地、前哨和社区”,就此略过。

让我们总结一下:Level C-74是一片只能停留10分钟的树林。它里面有很多傻乎乎的、没有力量的实体,这个层级还会“鼓励”你去反杀它们。

回想起开头的生存难度,我们大致明白了为什么做出那样的修改;的确,这个层级只是一片树林罢了,还有一群给人类当沙包的实体,属实算不上什么“极度难以生存”以及“潜在危险实体”。我们只要在10分钟内赶紧找到出口溜了就是。

时间确是赶了些,但后室本来就不是什么容易的地方。可惜的是我们仍然不知道那些超时的同胞们去了哪里,但愿他们只是到达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层级吧……进来的人要么就逃了,要么就不见了,仅剩一群没有实体能力的实体,果真是个“无人区”。

入口:

  • 所有森林型层级全都具有不慎切入Level C-74的隐患;若你在任意森林类区域内发现上文所述的交通标志,即宣判进入Level C-74。
  • 更多入口尚待探查。

出口:

  • 找到一扇嵌入树干的木门(曾有流浪者在木门旁边发现过数具实体尸体。根据剖开其胃袋之后发现的满腹树皮,当前推测它们或是死于饥饿)即可回归你原本身处的层级。
  • 更多出口尚待探查。

很平常的出入口设计。全文终。


其实挺没头没脑的,是吧?我猜文档编写者也这么想。但一想到后室从来就是这么的“蛮不讲理”,估计也就算了。

那,真就这样了吗?这就是Level C-74的文字全貌了吗?自然不是,否则我也不会花时间来写这篇所谓的“解密”。

Level C-74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设定其实是那虽然一笔带过却显得颇为突兀的“精神影响”——是它让流浪者们突然偾张,突然反向实体挥起屠刀。

但这种“精神影响”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内容真的只有这种吗?那个谜底相当粗浅,我相信读者们都早已看破;但故事里的人类没有,因为包括他们针对Level C-74的判断力本身,在一开始就是层级影响的范围——我身为作者,把他们设定为“因层级影响而无法意识到真相”,所以他们的文档内容梳理起来确实就只有他们所意识到的表面现象;而我们身为现实层面的创作者与阅读者,自然明白作者不会去浪费不必要的笔墨——“不知去处的人类”?“没有能力的实体”?

他们一直都在。他们只是不再为人。

所有在层级内滞留超过10分钟的人类,都会被Level C-74抹除自己为人的存在。他们愕然,他们崩溃,他们不知所措地在树与树之间徘徊、哭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可以想见,他们在看到进入层级的人类时,是该有多么的激动与兴奋,尽管并不知道对方能不能拯救自己,但终究是出现了变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你所见,他们非但没有得到来自昔日同胞的救赎,反而是横死当场。往好处想,他们起码安息了。

这就是Level C-74的目的,这就是某种意志的恶趣味。这场同室操戈的惨剧就是这个层级想看到的。

而且,“没有肉体强度”?“没有特殊能力”?他们会不会其实一直都是人类的模样,不过是看起来时(外观)、听起来时(语言)和实体一样罢了?但真要说的话,这样的存在不就和实体一样嘛?:)

虽然杀起来时就不一样了。尽管没人意识到,只是在想:这手感不对啊……


结语

如上所言,Level C-74真正的设计其实在于10分钟之后的“非人化”,或者说,在其他人类视角里的“非人化”。

你在他们的眼中不再是同族,而是自己突然想要动手虐杀的怪物。

还有些受害者在超时后才匆匆找到了出口,却再也没法使用。

曾有流浪者在木门旁边发现过数具实体尸体。根据剖开其胃袋之后发现的满腹树皮,当前推测它们或是死于饥饿。

甚至有那么个时间宽裕的幸运儿在开门离开之前饶有兴致地把他们的遗体开膛破肚,看见了他们在食物耗尽后不得不强咽下肚以充饥肠的树皮。

但,

更多出口尚待探查。

但,

tag:原创 层级 悲剧 生存难度?

我从来就不喜欢死局,所以我给文章添加的标签并非“生存难度死区”。后室能有这种蛮不讲理的层级,那也一定会有种蛮不讲理的活路。

尽管文章已经就此收尾,但他们依然活在那个世界里。我仍旧希望所有迷失在Level C-74的流浪者、乃至所有迷失在后室里的流浪者、乃至彷徨在前厅里的我们,都能够找到那条尚待发掘的出路。

以上。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