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1是后室中已被证实存在的一个隐秘层级,也是性质最特殊的层级之一。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多变
- 情况复杂
- 实体分布不均
- “蝴蝶效应”
描述:
“蝴蝶效应”是一处面积与高度无限大的空间,地面上分布着众多外观各异、面积不定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分散着不同的设施。流浪者能看见医院,走廊,地下室等场景,这些区域的平面布局或呈规则图形,或呈不规则图形分布,且相邻的几个区域会有明显的分界线,如以墙壁,栅栏等隔开等。一些区域拥有天花板或墙壁等基本的分界线,但大多数的区域没有天花板或墙壁,其地板会与相邻区域的地板直接相连。
通常情况下,相邻的区域界限分明,不会渗透在一起,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两个外观相同的区域概率较低。我们将这些区域称为“区块”。而9个区块拼接在一起形成的类正方形大区域,我们称为“大区”。
流浪者进入此层,会随机出现在任意一区块中。每隔一段时间,流浪者所在的大区内便会有至少一个区块刷新,转变为新的区块,且不会拥有与刷新前的区块一样的外观、建筑风格和设施。但刷新出的新区块可能会巧合地变成与其他未刷新区块的外观完全一样的区块。
事实上,每个区块都是“截取”自后室中各个层级的一部分,简单来讲,区块刷新时,“蝴蝶效应”会截取任意层级中的部分区域,并将其以区块刷新的机制生成在空间内部。
例:流浪者能够在一区块中看见由Level 0那具有标志性的黄色墙纸与地毯及错综复杂的道路而构成的区块环境,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Level 0的天花板覆盖着该区块,其面积可以是任意数值。
这种刷新机制称为层级的“截取”。一般来说,该机制只会截取层级的部分场景并复制其层级性质,不会做出其他改变。
据报道,若某层级拥有天空环境,区块在刷新时依旧有概率截取此层级的部分区域,但不会将天空环境复制过来。
例:某次区块刷新中截取了Level 10的一部分,但流浪者无法在“蝴蝶效应”中观察到Level 10的天空,取而代之的是高度、颜色与建材不定的天花板,且这种拥有天空环境的层级在被截取时,四周一定会刷新出墙壁并完全围住该区块所在的大区,该大区内的其他区块也会被天花板覆盖。
各个区块面积可能并不相同,高度也不相同,目前已发现的面积最大区块约360k㎡2,最小的仅15㎡3。高度最高的区块高约45m,最低的仅有一个通风管道的宽度。此外,区块的刷新呈现出一种极不稳定性,因此区块之间的面积比值可以极大。
由于“区块刷新”特性,各个区块内部除外观,其生态环境、温度、气候、空气质量、 WiFi强度与光照度等因素都有较大差异。据报道,一名流浪者曾进入过一沙滩环境的区块4,最后被起因不明的海啸卷走,与此同时,隔壁区块却刷新出了面积巨大的火山口一样的场景5。此外,若流浪者站在两个无墙壁的区块的交界处之间,当其中一个区块刷新时,流浪者可能会掉入虚空。若其中一个区块正好刷新出了墙壁,流浪者甚至会卡在墙壁里。当区块再次刷新使墙壁消失后,流浪者的身体就会裂成两半。
特殊区块:
上文提到,“蝴蝶效应”中的区块刷新基本都截取自其他层级的部分区域,但在实际勘察中发现,区块刷新除了会截取自其他层级的部分,也有概率会刷新出性质较其他区块极为不同的区域,称为“特殊区块”(下称特区)
特区定义:
1. 特区是在某大区中的每一区块刷新中一定会生成,且在之后的刷新中必定会保持不变的区块,外观、面积、高度等都不变,且一定拥有墙壁,天花板与门,但位置可能会变化甚至消失
2. 特区的刷新间隔比正常区块更长,且刷新时的现象也与正常区块不同,正常区块在刷新时,区块内表面都会出现花屏,并伴随着类似电视花屏的噪音,最后转变为新的场景。而当某一大区内将要刷新出至少一个特区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地面震动与奇怪的噪音,该区域附近的磁场也会变得混乱)
3. 特区拥有“蝴蝶效应”的固定出口,但极难触发
4. 特区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法用常规手段拍摄区域场景,即使使用抗干扰摄像头拍摄出的照片也会被强行扭曲
5. 特区内不存在任何实体,但一般具有环境危害性
6. 民间说法:特区是由“蝴蝶效应”本身产生的区块,而不是截取自其他层级
已发现的特区记录: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宜居
- {$one}
- {$two}
- {$three}
描述:

由某流浪者用抗干扰摄像头拍摄的“茶水间”照片,但被严重扭曲。6
“茶水间”是一间建筑风格独特的茶水间,墙壁为棕色条纹材质,天花板为绿色石灰材质,地板铺有蓝白相间的地毯。面积固定为25㎡,高度固定为2.2m。同时,“茶水间”是“蝴蝶效应”中最常见、最知名的特区。
房间内有一木质茶几、两张真皮沙发、一台冰箱,墙壁上挂着空调和电视,茶几上有两个茶壶,其中的茶水为深紫色清澈液体,味道甘甜,有薰衣草的气味,因此被称为“薰衣草茶”,且茶壶里的茶水会源源不断的补充。经检验,这种茶水的效果与杏仁水类似。茶几上有一果盘,装着各种糖果,但经检验,证实糖果内含有强碱成分,会腐蚀口腔。
特性:
倒茶水有小概率引发蝴蝶效应(详见下文层级特性描述)。
刷新间隔:
一般为3~5小时。
“蝴蝶效应”特性:
“蝴蝶效应”存在一种特性,即流浪者在一个区块内所做的事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区块或层级。
案例:某流浪者在截取自Level 0的区块中将一瓶杏仁水撒在地毯上,杏仁水以不明方式无限增大体积,并顺着地毯洒进截取自Level 37的区块中的泳池,并导致其水位大幅升高,涨潮的水又被送入Level 8,然后流进内部的地下溶洞,最后出现在Level 10的天空中,并朝地面洒下来,形成“杏仁水雨”。
这种看似荒唐的过程即为蝴蝶效应。目前尚不明确为何这种起源于Level 0区块的连锁反应最后会影响到Level 10而非Level 0。
蝴蝶效应影响记录:
介于“蝴蝶效应”特性可知,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便是流浪者的一系列行为在各个区块内发生了连锁反应,最后影响到其他层级。毫无疑问,这种连锁反应最严重的结果会导致流浪者死亡,甚至造成一个层级的毁灭,但这并不是百分百会触发的。
一个固定的动作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蝴蝶效应,比如在“茶水间”内倒茶倒的越多,可能引发的暴雨就越猛烈,但无论程度怎样,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经大量研究证实了该特性后,于2003年封锁了“蝴蝶效应”的所有入口,将有关此层入口的文档全部销毁,并对进入过的流浪者与科研人员全部进行记忆消除。
日志:关于“蝴蝶效应”的发现:
“蝴蝶效应”拥有屏蔽效应,因此无法录制录音记录,拍摄照片或传输视频,且此层进入方式极其复杂,无法被证实是否存在,其性质也无法被查证。直到2017年7月,失踪近两个月的前M.E.G.探索人员Dr.ZPR的尸体于Level 36的座椅上被发现,尸体手里拿着抗干扰摄像机与一本笔记本。
结合录像、笔记与先前进入者的口述,我们证实了“蝴蝶效应”的存在。
目前无法查明Dr.ZPR的尸体出现在Level 36的原因。死因疑似是被储物架砸死的。在发现该录像之前,一些调查人员也拍摄过视频,试图证明“蝴蝶效应”的存在。但皆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证实此层的存在。
我们于2018年5月14日为Dr.ZPR举行了葬礼
资源:
资源种类与丰富度分别取决于区块所截取层级与区块面积。
实体:
实体种类与数量分别取决于区块所截取层级与区块面积。
由于区块刷新的极不稳定性,会产生多个实体的混合体。曾有流浪者目击过一只窃皮者与猎犬的混合体,推测是区块刷新时产生的错误。
基地、前哨与社区:
介于此层的特性与极不稳定性,无法创立任何前哨、据点或社区。
入口和出口:
入口:
[此层所有入口均被封锁,有关此层入口的文档均被销毁]
出口:
[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