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
评分: +24+x

生存难度:生存難度:

等级等級 unknown

  • 疑似人造
  • 宗教信仰
  • {$three}

描述

「隘口」是2019年M.E.G.在[已编辑]层级发现的一套大型特殊装置。距今约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该装置过于庞大1,M.E.G.的先遣队最初将其误判为一个有边界的层级。经过长期勘察后,M.E.G.发现了它的一系列新性质,并曾经将其归入物品之列。2后来因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将其并入子区集行列。

塔楼

隘口所有部分均在[已编辑]层级且处于半埋状态。暴露在地表的部分为一座七层重檐方形塔楼,其建筑风格形似中式古代建筑。建筑地基分四阶,方形,每层高1.17米,下层边长450米,上层边长25米,材质为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粘土以及一类未探明成分的高强度材料;建筑内部地面边长11.6米,为一块完整的纯白色大理岩,中央有一边长4米的正方形开口,为一个通向下部结构的竖井,供上下通行的阶梯已被完全破坏;建筑上层为楠木、松木组成的三层榫卯结构,第一层高4.2米,二至五层层每层高2.9米,最上层有一盔顶3并以琉璃、石英和贵金属加以装饰。

-18538894551554071199.jpg

塔楼内部被发现有着非常明显的交战痕迹:相当数量的制式金属杆箭矢钉在各处,其箭头为一种特殊的亮紫色半透明物质,点燃后会发出明亮的紫光;殿内部有数个围绕中央竖井的临时防御工事,四柄长剑被抛弃于其中;四处皆有血迹等打斗痕迹。最值得注意的是散落在地面上的大量结晶碎片,由一类特殊的火成岩生成。它们似乎印证着一支能够控制该现象的队伍与敌人曾在此爆发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

竖井内壁为方形,四面皆为一块巨大的白色大理岩,其上有沿壁盘旋而下的石阶。石阶宽1米、每阶高27厘米,底部有与墙连接的三角形金属支架,靠边缘有楠木扶手,扶手柱上有灯台。这些石阶和扶手皆受到严重的破坏,不建议后续考察队在石阶上行走。


竖井

竖井总共深达502米,其中340多米处于完全无光的状态。随着亮度减弱,竖井内开始出现真菌如爬菌以及苔藓等厌光植物。在整个竖井中又发现了与之前相同的长剑、箭矢与结晶碎片。被认为是发射箭矢用的特制弓弩以及各类防具也被找到。

-18538894551127908841.jpg

竖井底部通向一个斜向下的通道,通道两侧由巨石所砌,异常坚固。通道中完全无光,必须依靠探照灯或夜视仪才得以继续前行,一些低威胁度敌对实体被发现游荡于通道内,与之前类似的交战痕迹也被发现于其中。通道在2千米左右开始积水,随即完全没入水中。积水的部分长达1740米,完全无光且无任何可以补给氧气的位置。4在积水部分结束段,通道有一段短暂上行5并通向一个广大的地底空间。

-1853889455-984042408.jpg

殿堂群

该地底空间的具体面积仍未探知,估测为超过40平方千米。地底空间形似一个规模庞大溶洞,最高处超过500米,大量类中式建筑被发现于其中:四组规模庞大、朝向统一中心的巨殿;四角的巨大塔楼;中央的一座圆形地基、直接连接至溶洞顶部的塔楼。由于前文所述通道的出口正是一座巨殿的最靠边位置,故认为每一座巨殿都对应着前文所述写的塔楼和竖井结构;事实上这些推测中的通道已被发现,但在进入10至20米后就为水下坍塌所阻。

这些占地面积巨大的殿堂群(在示意图上编号1至8,每个编号为一组,每组约120座)地基均淹没在1米深左右的水中,每座平均高度约25米,宽约45米,长约50米。殿堂的墙壁由不明材质组成,有良好的硬度,经材质分析后猜测为大理石与花岗岩等石材的结晶所砌。所有殿堂墙壁上都书写着大面积难以理解的文字。经大量比对,这类文字与人类现存的表音文字6形式皆不相同,既有象形文字的特征,也具有一部分楔形文字的结构,故推测其为表意文字。含义的理解是较为灵活与困难的,这虽然大大的加增了破译的难度,但同时在初步破译后也能便捷的掌握与快速的读取海量信息,截止到目前相关的文字破译工作仍然困难重重;加之这些文字已大面积脱落褪色,损毁极为严重,但依然能看出其表达了意义丰富的内容。

-18538894551680858012.jpg

殿堂地面处均铺设存在人工打磨痕迹的黄褐色石砖块。砖块表面皆染上大面积的血迹且大部分已出现裂痕甚至化成了粉末。此处同样证明了塔楼与竖井部分并非两支队伍的唯一交战地点。但相较于前者,处于殿堂内的战况可能更加激烈,该猜想来源于殿堂部分如下的交战痕迹:箭矢与结晶碎片的数量明显增多、四处密布着老式遂发枪所造成的弹孔、墙壁上的数道剑痕、指南针在该地时常出现失灵,瓷砖表面有烧糊的痕迹,说明此处触发过大范围伤害的电场效应……

每组殿堂由一条宽11.7米的石路贯穿,石路中央为不可行走的凹槽7而两侧则为整齐铺设的石砖。凹槽内有大量刻痕较深的文字,体制与上文所述的文字相同。这些文字非常密集且数量惊人的庞大8但内容较为单一,推测为一种相当复杂的类咒术文字。所有的石路皆向中央的塔基延伸,并最终汇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的圆弧形结构。

在3号殿堂组的后方首次发现了大量的人形尸体。这些尸体与人类极为相似,但有些细微的差异,如鼻梁普遍偏高,额头略微凸起,故推测其可能是具有一定智慧的类人实体。通过服饰可明显辨出是两支不同的队伍,其中一支身着前厅中世纪样式的全黑法袍,推测是掌握现象的那支队伍,另一支则穿着近现代作战服,携带燧发枪……推测此处是双方最后的交战地点。


中央装置

地下结构正中央是一座巨大圆形塔楼,共计231层,顶部直接接入洞穴顶端。这231层每层高2-4米不等,总体看上下两端宽而中间窄,而每层圆心处都由一根强度异常高的巨大立柱串联在一起。塔基的四壁不仅同样篆刻着文字,还出现了意义不明的浮雕,但遗憾的是浮雕的内容也同样损毁,仅仅能模糊的辨认出代表此地的殿堂群与其正上方的太阳图案,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的内部雕刻着山岳屋舍与鸟兽,其意义同样不明。

-1853889455-1106094863.jpg

这座塔楼内部以上文提到的中央立柱为核心构造了一个复杂异常的机构,大量紫色和深红色的半透明矿物以一定规律排列其中。初步实验表明,这些矿物在加热或加强热时会与氧气反应并快速放热。根据推测,在装置底部加热后,这些矿石将会产生反应并通过一套复杂到难以理解的传动系统让塔楼的每一层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在塔最中央的位置有一围绕中央立柱的巨大环形缺口,推测其中最初应盛放某种器物。缺口附近有大量管道与凹槽,内有有液体蒸发的痕迹,经化学检验后可确定凹槽内的液体是一种熔点比金属汞更低的金属,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导热性。

其它

以下是该装置内发现的某本日记,但是是用汉语书写,可模糊的得知此处应是某中能打破层级壁垒的装置,使用者与追杀者均不祥。

日记

1979年4月26日

姑且让我暂时松一口气吧,“隘口”终于进入了收尾阶段,我们五代人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这是一个怎样的史诗啊!我坚信,倘若父神能看到的话,会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这里不仅仅是一处隐秘的住所,也是我们解救同胞枷锁的钥匙,黑日族人们曾经被摧毁过、渎熟但他们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是个赤裸裸的事实,任何人休想奴役我们,除了我们的父神与我们自己。

1979年4月29日

敌军来了,他妈的,他们是怎么找到这的,战争又要开始了,真该死,为了我们的未来,我只有拼死一战!

1979年5月15日

塔楼已经失守,死了好多弟兄,幸亏全都在撤退前炸毁了,我们还把竖井给封上了,那群帮凶休想踏进我们神圣的领地一步。只不过,我所在的神术部又要公开招兵了……

1979年6月14日

操,真该死,居然有一条竖井的通道没有完全堵塞,沐辉大人亲率人马去竖井肉搏,每天都能听到上空搏杀的声音,希望能将他们击退。

1979年6月18日

他们那群叛徒不要命了吗,进攻没有停下来一刻,现在祭祀活动正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必须用鲜血捍卫,只有等大阵及时启动才能破开,只好继续守护了。

1979年6月26日

人越打越少了,敌人已经攻入殿堂外围了,要开始巷战了,我的左手我被砍断了。我多么想念当年父神庇护我们的日子。

1979年7月10日

大阵已经启动,就将这过去的记忆长眠于此吧,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将他取回,只是……前方还要有多远的路啊……?我的故土……我终究还是离别你了……





我们不清楚还有多么长的路










我们也不清楚前方究竟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我们不清楚我们的父亲去了哪里










但那并不重要










因为……










我们已经共同点亮了熊熊燃烧的希望……










-1853889455-2058670755.jpg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